陳振寧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近日內地首家香港獨資的眼科專科醫院開業。內地與香港加強醫療合作可達至雙贏,重要的是特區政府必須作好長遠規劃,以免影響本地人所能享受的醫療服務。
是次內地首家香港獨資的眼科專科醫院的開業得來不易。內地與香港長期探索「一國兩制」下的合作空間,並在CEPA及其補充協議裡逐步落實可行的建議,包括允許香港醫生3年免考試行醫,以及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以獨資形式開設診所、在內地所有直轄市及省會城市以獨資形式開設醫院等。過去數年,兩地取得不俗的成果,如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2012年開業;更多香港醫療服務提供者通過CEPA在內地開設獨資醫療機構等。
事實上,內地與香港加強醫療服務合作可達至雙贏。內地醫療服務正進行改革,其中一個方向是改革醫院的運作模式。香港醫院的「打包」收費、「先全科,後專科」的分診模式、醫務人員收取紅包即被開除等是值得參考的地方。另外,內地的醫療服務以醫院為主,一般市民感到不舒服大多前往醫院,這令醫院人滿為患。近年內地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以全科醫生為主,為市民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令醫療資源的運用更為合理,香港的門診模式正好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一環。還有,內地中產冒起,他們財政能力較佳,對高端、高效的醫療服務有一定需求,內地公立和私立醫院都應共同發展,互相補足市場的需要;打正香港旗號的醫療服務有龐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本身打算來港求醫的內地人也不用長途跋涉來港。
內地與香港加強醫療服務的合作也有利在內地居住、工作、讀書等香港人。香港人在內地就醫較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熟悉內地醫院的運作,未能適應環境如私隱保障較低,也可能未能有效以普通話向醫護表達其情況;他們除了遇上急症外,大多希望前往較為熟悉的香港醫療服務機構就診。就此,若然他們可以在內地找到類似的服務,能免卻舟車勞頓之苦,內地也更容易留住各地人才。
必須強調,內地與香港的醫療服務合作首重創新營運模式,只有這樣做才能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為國家帶來最大的貢獻,但是在這過程中,難免出現部分香港醫生前往內地發展的情況,香港的人才培訓應跟上兩地的合作步伐。回歸初期,有指醫生人手過多,兩所大學的醫學院因而減少醫科生學額,結果造成人才荒,至近年政府才急著增加醫科生學額。就此,政府應考慮香港公立和私立醫院人手需求、香港醫生往內地行醫等情況,作好長遠規劃,並定期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