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智障學員練巧手 廢樽打造藝術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02]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一般玻璃樽被回收後會運送至建材廠,壓碎成玻璃砂,作為製造環保磚的材料。不過,有服務智障人士的機構鼓勵學員參與藝術創作,將平平無奇的樽變成藝術精品,除為學員提供職前培訓的機會,更可培養學員的耐性和肌肉靈活性,而當製成品獲大眾賞識,更是對學員能力上的肯定。

料3年回收2,000公噸玻璃樽

 匡智會自2010年4月起展開玻璃樽回收計劃,於全港各區設立160個玻璃樽回收點,並由導師和學員參與日常回收工作,進行簡單分類和清洗工作後,運往建材廠壓碎,用以製造環保磚。首階段的3年計劃內,已回收1,200公噸玻璃樽。

 由於市民反應熱烈,加上計劃再獲資助,匡智會於今年3月展開第二階段計劃,將回收箱數目增至300個,又增設流動回收車,到回收需求大但未設回收箱的地點接收,又會舉辦參觀活動,讓市民了解回收流程。匡智會期望未來3年可將回收量增至2,000公噸。

 玻璃樽回收後除可用作製造環保磚,更可製作成精美藝術品。「匡智賽馬會玻璃樽回收計劃」項目經理莊小雯表示,學員會抽起外型和顏色較特別的玻璃樽,再用塑膠彩等工具製成各種藝術品。他稱,藝術品可增加學員收入,製作過程亦可刺激學員的視覺,同時提升專注力。而製成品獲別人欣賞,亦是對學員能力上的肯定。

商場展出 設回收箱助環保

 莊小雯補充,一般智障人士的手腳未必很協調,其中一個配合紙藝的玻璃樽設計,可讓學員利用各種小工具進行捲紙的動作,訓練到學員的小手肌,加強肌肉的靈活性。而由匡智會學員製作的部分玻璃樽藝術品,會由即日起於荃灣城市廣場1期展出,現場亦設有回收箱,讓市民實踐環保。

相關新聞
港關口嚴防禽流 懷疑即隔離 (圖)
高院頒禁制令 煞停碼頭搞事 (圖)
焦點透視:激進政團狂「抽水」 政治化累工人
櫃車司機收入減 爛水果增兩成
律師意見:2,000人碼頭擾攘 構成潛在災難
未來72小時料80艘貨輪延誤
私醫開錯藥 累2人血糖過低入院
宣傳品當教材 教協「佔中」洗腦 (圖)
無提六大影響 負刑責毀前途
煽動學生犯法 家長鬧爆 (圖)
教協「佔中」教材問題多
吳克儉:應從專業角度「揀料」
各界認同中央底線 促勿以「國際標準」對抗 (圖)
「佔中」損港壞法 各界籲市民勿支付
網民力挺不對抗中央底線
周一嶽談普選:要根據基本法落實
扶貧會留4,000萬 課餘託管延長一年 (圖)
公屋資助計收入 恐焗「自然脫貧」 (圖)
愛揀工重樂趣 港青失業率高 (圖)
青少機構籲看長遠勿投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