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協的「佔中」教材,沒說明行動會影響駕駛者又或者「搵食車輛」自由進出中環的權利,亦會延誤救援工作。圖為元旦示威者堵塞中環,引致交通大混亂。 資料圖片
——戴耀廷幾霸盡篇幅 39頁僅1頁討論不同意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教協昔日批評他人的國教教材「吹噓正面、隱瞞缺憾」、「單一角度,引導學生盲目認同」等,但這原來都是寬己嚴人的論調。教協近日出版的「佔領中環」通識教材,除了將違法行為合理化外,教材首半部分絕大篇幅均在「推介」「佔中」的操作詳情,只有1頁去討論事件引發的爭議,思考角度極其單一。教材更一面倒引用「戴耀廷政治分析」、「戴耀廷的建議」、「戴耀廷的文章」,連一模一樣的戴耀廷相片也要引用2次,令人質疑所謂的「教材」,不過是「佔中」的宣傳品,洗腦味道極重。有通識科教師坦言不會使用,也有辦學團體表示會認真檢視教材是否恰當。
本報細閱教協「佔領中環」教材的內容,發現39頁的教材中,首22頁主要介紹「佔中」緣起、建議、原則,詳列「佔領時間表」,更將「佔領中環」視為「答案」,儼如「佔領中環操作手冊」。作為以多元化、批判性為教學宗旨的通識教材,教協只用了1頁去討論其他意見,極為偏頗。剩餘的17頁則羅列基本法以及普選理念等一般性資料。
戴任顧問 逾半參考文皆戴文
同時,教材不單由提出「佔中」的戴耀廷擔任顧問,內文還大字標題提到「戴耀廷的政治分析」、「戴耀廷的建議」、「戴耀廷的文章」,連一模一樣的戴耀廷相片也上場2次,其中一次更配以戴的「金句」,教材推介的12篇參考文章之中,7篇均出自戴的手筆,頗有「黃婆賣瓜,自賣自誇」味道,整份教材更似是「戴耀廷宣傳品」。
雖然教材多次提到「佔中」違法,但同時援引甘地和黑人民權主義者羅莎.帕克對抗惡法的例子做類比,以顯示佔中的合理性;教材更引用戴耀廷的出位言論:「違反不義的法律,以達到公義,是符合法治的做法。」之後教材便煞有介事問到:「以不守法的方法爭取是否符合法治精神?」引導性明顯,但教材由始至終都沒有解釋「不義的法律」所指的是什麼。
全不提負面影響 教師拒用
不少教育界人士均對教協出版有關教材感到不可思議。其中資深通識教師鄧飛指,若以專業及學術角度去檢視上述教材,無疑欠缺多元化及批判思考的元素,「其實教材應同時提到『佔中』對社會、經濟有甚麼影響,違法的後果如何,這都沒有提到。對於教材所引用的例子是否恰當、佔領的原則是否合理,也應讓學生討論,但教材卻沒有提及,反而是『佔中』的資訊佔盡多數」。他表示不會使用這份教材,會自編一份。
教評會主席蔡國光亦坦言,教協的教材非純粹教材,反而有著明確的政治取向,「如果教材的對象是學生,真的值得商榷,特別是當中對『公民抗命』的陳述,容易令學生認為只要自覺不合理就可以不守規矩。」他認為,教材把「佔中」神聖化,「甘地是自己一個人去抗爭,佔領中環是群眾活動,是否真的能和平?又有沒有可比性?」他表示,身邊不少同工都認為教材有爭議性,教評會作為辦學團體會認真檢視教材是否適用於教學,「我們稍後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李慧琼建議,教師授課時要確保教材多元化、多角度,以避免偏頗。
回應教材偏頗 方景樂「耍太極」
回應外界指教材偏頗,教協理事兼教材製作人方景樂指,教材於3月中時製作,「當時(社會上)無太多反對(佔中)的意見」。不過,根據資料顯示,教材於3月26日才正式發布,當被問到為何不再更新時,方景樂聲稱忘記了教材何時發布,故不能回答。至於為何不加入佔中對社會或經濟的影響,他沒有回答,只表示很願意添加有關意見,又辯稱:「我們絕對不會透過教材去洗學生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