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錦燕)貧富懸殊是個令人困擾的全球性問題,惟香港格外嚴重,近年來更有加劇趨勢。有調查發現,過去4年香港20%最基層市民的家庭月收入僅增2%,遠低於最富裕階層的月收入增長率8個百分比,而這部分的基層市民只擁有香港整體人口收入的6%。有學者指,受本港不平衡的產業結構及通脹等因素影響,「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問題愈見嚴重,望政府能正視問題,為基層提供福利政策,紓緩他們的生活壓力。
富裕市民月入增一成
市場研究集團益普索在過去一年,電話訪問6,100名年齡介乎12歲至64歲的本港居民,以其收入的高低為參考標準,將受訪人士分為5個階層,以研究本港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模式、生活態度及媒體使用習慣。調查發現,最基層的20%市民2012年的家庭月收入約為8,786元,較2008年的家庭月收入8,646元,僅僅微增2%,遠跑輸通脹。
而最富裕的20%市民過去4年的家庭月收入增幅為10%,其增幅比基層市民的收入增幅多8個百分比。另外,香港最基層20%人口只擁有香港整體人口收入的6%,相對最富裕的20%人口則佔有全港收入的43%,可見基層市民與富裕階層的貧富差距相當大。
基層近三成擁智能電話
益普索總監林鳳珊說,調查結果顯示,最基層的20%人口中僅有39%人相信他們能夠達成目標,反映了他們缺乏自信,認為努力不一定會有所回報。她又謂,雖然基層市民缺乏金錢及自信,但調查發現,他們亦會以購物作為消閒方式,53%基層市民稱每星期都會購物,有95%基層人士擁有手提電話,其中29%人擁有智能電話,購有單反相機及數碼攝錄機的基層人士分別有16%和19%。
學者倡調整產業結構解困
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指出,本港以金融及地產行業作為主要經濟產業,市民未能共同分享財富,加上受通脹影響,令貧富問題愈見嚴重。他又謂,要解決貧富懸殊問題,長遠來說,政府應調整產業結構,不應太過於集中某類產業。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雖2011年政府實施最低工資保障,但無奈消費物價水平持續高漲,措施對基層的生活幫補不大。望政府能透過租金管制、調控物價、提供低收入津貼,保障勞工權益等措施,幫助基層渡過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