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許多以寫實主義主張為旨的藝術,包括繪畫、電影與戲劇,都不能以之真為反映現實的,其實都是在現實的再現中,經過藝術性的組織、修飾與選擇,有些甚至因此發展成超現實。
翡翠劇場大家樂式的肥皂劇,便跟現實嚴重脫節。一家十四口每日每天濟濟一堂,晚飯後你一言我一語,每個角色都生活在眾人的眼光之下。如此的劇本虛構,完全不可能在寸金尺土,實用面積率奇低的香港地發生。全家福的構想驅走了一切浪漫的可能,每個人的生活都被他人評頭品足,不知到底是為了滿足甚麼人的想像。
還有政治正確。有些守則是所有想電影可以在內地發行和放映的香港導演都知道的(例如公安都是聖人,他們盡忠職守,沒有絲毫的罪惡動機)。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不能付上動盪的沉重代價,一些社會角色絕對輕慢不得。
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的電影之一,為杜琪峯的「毒戰」。電影裡的中國公安誓要將毒犯繩之於法,不惜假扮毒犯,「同流合污」。但編導還有其他的人物和事件要照顧,例如販毒的頭目不單是內地人,還有香港人,有男有女,健康的與傷健的,年長的與年輕的,他們最後皆「罪有應得」。論到傷亡,黑白雙方都慘重,唯一分別是公安亦不能倖免於難,只是在危難中捉匪,還得依足程序,即使有十萬個要置諸他死地的理由。
但政治即使如此正確,內地觀眾還是難以接受公安在槍戰中全軍覆沒的。這種情景直接威脅到現實裡的安危。惟這些考慮亦跟真實是兩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