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再探浩園與景仰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浩園正門

 浩園,是香港殉職公務員墓地;景仰園,是英勇犧牲的市民公墓。兩處墓地是香港精神的標誌。市民前往浩園或景仰園,只能先搭港鐵或巴士前往粉嶺,然後再打的前往和合石。浩園和景仰園均位於山上。兩處公墓位於墓道兩側。青山之上,盡埋忠骨。令人慨歎。

實地面積不大

 一般市民對浩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香港紀律部隊殉職人員的葬禮。按照以往的形式和慣例,凡是因公殉職的紀律部隊成員,都會由所屬機構為其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榮譽舉殯。公祭後,會由香港警察樂隊演奏哀樂行進在移靈隊伍最前方,然後是特製的靈車——例如,殉職人員是警察,則由警務處專門的車輛移靈;搭載殉職消防員遺體的靈車,則是消防車改裝的。靈車兩側有同袍護靈,靈柩覆蓋特區區旗。祭拜禮節完成後,都會送往和合石浩園安葬。若殉職人員屬於英勇過人者,則可永久安葬。而在景仰園中,目前安葬的是馬尼拉人質事件中的死難者。

 以往影視劇或者新聞報道中,浩園或景仰園看似面積很大。但記者實地走訪後覺得,若比較大型的墳場,則無論是浩園或景仰園,面積都顯得過於狹小。不過,以浩園為例,政府方面著力較多,並以文天祥的文辭來解釋浩氣長存的精神內涵。景仰園,除正門外,目前在內部尚未見到有類似於浩園一樣的建築說明。

實地前往,交通不便

 浩園與景仰園都位於和合石山上。若無私家車,而市民想前往瞻仰,只能夠先前往粉嶺再打的士。的士可一直到達墓區門外。若參觀拜謁完畢,選擇的方式只有兩個,一是用電話傳召的士;二是走下山去,再找的士。但若是走下山,則大概需要一個鐘頭左右的時間。記者注意到,若要快速下山,還有一條山路,就是職員巡視時所行的通道。但這條道路較為險峻,並不安全,且非對外開放的通道,遊人出入,有違規之虞。而在無的士的情形下,記者只能用了一小時走到山上的墓區。

 如此交通環境,平時瞻仰的人,數量不可能很多。據記者了解,目前前往浩園或景仰園參觀或拜謁祭祀的,除了逝者親人外,主要有兩大類人群構成。一類,是長者——他們面對一生的光陰,對人生有一個坦然的面對,這類活動大多由民間組織;另一類型是懲教署幫扶教育的失足人士,主要是通過對逝者的緬懷,對英勇事蹟的傳誦,來使他們重新走上人生的正軌。

 除了這兩類人以外,浩園與景仰園平日,多數是處於一種極為寧靜的狀態。在整個北區的紛擾氛圍中,浩園或景仰園的人跡罕至顯得有些意外和深邃。

墓區改進空間仍很大

 浩園與景仰園是香港精神的突出代表。這裡有馬尼拉人質事件中不畏暴徒的市民,有大火中奮力施救的消防員,有與歹徒槍戰的警察。對他們的哀思,也是對香港精神的一種記憶。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對烈士墓園的管理相比較,香港浩園與景仰園的管理與配套服務,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美國的阿靈頓公墓、俄國的新聖女公墓、英國的海德公園公墓,都已經成為一種當地文化的象徵。而香港在這方面,則仍有待改善。

 就浩園與景仰園而言,首先,應朝著山下或山脈兩側的方向,擴大兩處墓區的面積,讓逝者能夠永久安葬,而不必六年後重新拾骨。下葬六年後遷葬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會再次刺痛逝者親人的心靈。這些逝者生前為香港打拚,往生之後,有一處永久安息之地,是尊嚴,也是權利。

 其次,可按照中國傳統的春秋祭祀禮節,由政府在春季和秋季各選定一個日期,每年舉行春祭和秋祭的大典,以達到慎終追遠的境界。

 再者,可以在山腳下或附近建設一座講述浩園與景仰園安葬者事蹟生平的紀念館,方便市民參觀,也能夠讓剛剛從羅湖或落馬洲口岸過關入境的內地人士了解香港人奮力拚搏的精神與核心價值。

 當然,做到上述這一切,最為重要的,是便捷通往墓區的公路,讓市民以最短、最快捷的方式抵達墓區。此外,政府方面應該安排可機動調整的車輛,免費服務逝者親屬。這是以人為本的體現,也是對浩園、景仰園中英靈的慰藉。  ■文:徐全

相關新聞
茶道之意境,夢想之平台 (2013-04-15) (圖)
再探浩園與景仰園 (2013-04-15) (圖)
「國際化」?「英文化」? (2013-04-06) (圖)
語言平等,需要真正的「費厄潑賴」 (2013-04-06)
八年奮鬥,獻出大愛 (2013-04-01) (圖)
民間志業,生生不息 (2013-04-01) (圖)
觀光之餘,更需瞻仰與追思 (2013-03-30) (圖)
「遊人到此,請脫帽致敬」 (2013-03-30) (圖)
俏也不爭春 (2013-03-20) (圖)
華僑心目中的理想國 (2013-03-20) (圖)
在消費與觀光的徘徊中 (2013-03-18) (圖)
旺角街市 (2013-03-18) (圖)
車公廟祈願 (2013-03-18) (圖)
離島風景 (2013-03-18) (圖)
觀光巴士 (2013-03-18) (圖)
維港 (2013-03-18) (圖)
開啟文化旅遊的新時代 (2013-03-18) (圖)
文學中的歷史回溯——歐陽修《新五代史》中的文氣縱橫 (2013-03-04) (圖)
時代的新聲 以史促文 (2013-03-04) (圖)
宋代的城市生活 (2013-03-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