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江畔的英雄寫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英軍向港九獨立大隊贈送的榮譽旗。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文物展」與背後的故事

 71年前,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立。作為一支英雄的左翼武裝抗日隊伍,他們的崢嶸歲月史透過展出的約60件珍貴文物及歷史圖片得以體現。今次展覽在香港海防博物館舉行,並將持續至十月。主辦機構還包括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每一件展品,都有其背後的故事,都有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港九獨立大隊,隸屬於東江縱隊。是一支成立於1942年的抗日武裝,幾乎全數由香港本地的原居民組成,是香港人參與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隊伍。從展品中我們看到,香港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密不可分,也在時代滄桑的背後,把脈老戰士們的溫婉訴求。

輝煌的營救行動

 在此次參加展覽的展品中,有一幅非常特別的地圖,那就是當年港九獨立大隊用來營救知名文化政治界人士以及國際友人的逃亡路線圖。一些被港九獨立大隊拯救的盟軍成員也依據這條路線被送往安全的地方。

 港九獨立大隊的秘密大營救行動,其背景是日本佔領香港的初期階段。那時,由於日本人在軍事上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因而產生了極其狂傲和自負的情緒。同時,為了實現對中國人的心理征服,日寇的主要目的是想將滯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全數扣押,與南京的汪偽國民政府遙相呼應,這也就是為何在展品《日軍佔領香港時期發佈的聲明書》這一文件中,要求在香港的中國人除了要歸順日本以外,也要大家在思想上接受「南京新國民政府」(汪偽政權)的投降主張及其意思形態。

 當時滯留在香港以及被港九獨立大隊所營救的差不多有這樣幾大類人士:一類是政治界知名人士,例如廖仲愷先生的夫人何香凝女士;知名的文化名流,例如夏衍、茅盾、鄒韜奮、丁聰、柳亞子等人;滯留在香港的國民黨軍政要員之家眷,例如第七戰區司令余漢謀的夫人及兩個女兒。

 從參展的營救路線圖所提供的信息來看,港九獨立大隊的營救據點和逃亡路線分為水路和陸路兩大部分。不少被營救的人士要麼在本港幾經輾轉,經由新界返回中國內地;或者搭船從海路抵達安全區域。根據地圖所顯示的最終統計結果,整個營救行動,一共成功幫助民主文化人士約三百人脫離日軍的威脅。加上各種不同的機構和抗日團體的工作人員及家眷,共有約八百人。其後,又從日寇在香港的集中營中搶救了被俘虜的英國軍政人員和國際友人共89人。全數安全抵達大後方。整個營救行動,是港九獨立大隊成員沉著與智慧的結晶。例如,著名科學家高士其就是在十多位本港年輕人的幫助下回到中國內地的。他作為中國科普作品之父的榮譽也是與這次行動密不可分的。著名文學家茅盾,作為被救人員之一,在其後的回憶錄中高度稱讚這樣的義舉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行動」。

真摯而傳奇的國際友誼

 參展的文物中,有一張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飛行指揮員兼教官克爾與港九獨立大隊戰士們的合影。照片中的克爾充滿感激的笑容。而這一面龐的背後,是獨立大隊成員與他的生死友誼。

 1944年2月11日,美軍約20架戰鬥機和12架轟炸機前來香港轟炸啟德機場,日軍飛機緊急升空攔截。克爾座機的油箱被擊中,因而立即跳傘逃生,在空中的克爾,發現地面是九龍市區,還有日軍軍車,進而料定自己必然成為日軍俘虜。此時此刻,不知從何處而來的一陣東南風,將克爾從九龍吹至大老山,並降落在茂草岩。這裡,恰恰是港九獨立大隊的交通要道。正經過此地的獨立大隊交通員李石看到克爾,將其救出,並交給了另一位戰士李兆華。此後,克爾被獨立大隊不斷轉移,以躲避日軍的大搜捕。

 由於克爾是盟軍重要飛行員,因而日軍派出了大量兵力進行地毯式搜索,這種做法已經威脅到了獨立大隊根據地的安全。因此,為了有效擊退日軍,獨立大隊派出了精兵強將潛入本港市區進行大規模攻擊行動,以擾亂日本人的軍心,製造緊張氣氛。除此之外,獨立大隊成員還在市區擊斃了當時在日軍九龍憲兵部任職的漢奸陸通譯,將日本人的注意力從游擊隊的根據地拉回到了市區。至此,飛行員克爾終於脫離了危險。

 1944年6月11日,《前進報》刊登了克爾中尉獲得營救並脫離危險的消息,並公佈了克爾寫給東江縱隊的感謝信及描繪其逃亡經歷的自繪漫畫。

老戰士期待具體的承認

 在展覽的開幕禮中,記者訪問了不少港九獨立大隊的老戰士,他們都認為應當將香港人組成港九獨立大隊並投身對日抗戰的這一偉大歷史作為香港本地愛國教育的一部分向年青一代的香港人傳遞。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曾志強(曾經是交通員兼警衛員)和副會長林珍(交通員)在接受記者訪問時指出,香港本地的歷史與國家的歷史緊密相連,息息相關,血濃於水的民族情、同胞愛並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真實的歷史,具體的實證和崇高的情感。他們覺得如今香港的年輕一代人要真正去認識國家、熱愛國家,以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驕傲和光榮,就必須明白今日國家的強大、香港的繁榮穩定來之不易,是無數先賢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曾會長期待,在未來的愛國教育中,能夠讓港九獨立大隊的歷史成為香港人驕傲和自豪的永恆情懷。

 據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港九獨立大隊對日抗戰的英雄史得到過海內外的高度評價和認同,英軍和香港總督都曾向港九獨立大隊頒發過褒揚其抗戰功績的旗幟或證書。與之相關的這些實物也出現在今次展覽中。不過,由於歷史的原因,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戰功績曾一度被邊緣化。這固然與二戰後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有很大關聯,直到97回歸後,港九獨立大隊的犧牲烈士才被當作正式的犧牲人員而放入政府的烈士名錄,享受每年重光日的紀念和拜謁。前任特首曾蔭權也曾向港九獨立大隊頒發過集體榮譽性質的嘉獎證,作為特區政府對其抗戰榮譽的承認。這張嘉獎證,也是是次展品中較為重要的物件。

 但另一方面,不少獨立大隊的成員還未獲得具有針對性的個人承認,不少人也未能獲得政府頒發的抗戰紀念章。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當年港九獨立大隊北撤,部分戰士留在了本港。此外,對老戰士的身份認定方法與標準存在差異。記者為此專門向相關人士作出了詢問,也有不少專家認為,紀念章的頒發和身份的確認,應採用從寬認定的標準——即,凡是在抗戰期間參加過具體的武裝或組織,以對日本侵略者實施抗擊的香港人,都應認定為老戰士,享受相應的榮譽、尊崇和撫恤。

 港九獨立大隊的歷史,不但可以用可歌可泣去形容,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除了見到香港人勇敢的精神外,更看到了他們的智慧、謀略和胸襟。這次展覽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要書寫純正的香港本土發展史,其實也就是在描繪一部中國人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相關新聞
香江畔的英雄寫照 (2013-05-01) (圖)
瑰寶歎息下的歷史滄桑 (2013-05-01) (圖)
淡水之域的沙雕風情 (2013-04-29) (圖)
金沙湖區域的自然人文縱覽 (2013-04-29) (圖)
沙雕《玩具總動員》 (2013-04-29) (圖)
沙雕園區風光 (2013-04-29) (圖)
沙雕《白雪公主》 (2013-04-29) (圖)
沙雕《金剛》 (2013-04-29) (圖)
沙雕《101忠狗》 (2013-04-29) (圖)
沙雕《恐龍》 (2013-04-29) (圖)
沙雕《加勒比海盜》 (2013-04-29) (圖)
茶道之意境,夢想之平台 (2013-04-15) (圖)
再探浩園與景仰園 (2013-04-15) (圖)
「國際化」?「英文化」? (2013-04-06) (圖)
語言平等,需要真正的「費厄潑賴」 (2013-04-06)
八年奮鬥,獻出大愛 (2013-04-01) (圖)
民間志業,生生不息 (2013-04-01) (圖)
觀光之餘,更需瞻仰與追思 (2013-03-30) (圖)
「遊人到此,請脫帽致敬」 (2013-03-30) (圖)
俏也不爭春 (2013-03-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