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啟德兩幅「港人港地」由中海外以45.4億投得,預計落成後,實用面積平均每方呎售價逾萬元。圖為啟德發展區。 資料圖片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土地註冊處公布5月份樓宇登記買賣5,288宗,比4月谷底反彈21%,但較去年5月下跌52%,顯示樓市信心稍回復,惟距全面復甦仍遠。一手住宅新盤市道持續低迷,近期市場主角是居屋,5,000個白表客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生效,受惠者湧入居屋市場,多個居屋屋苑做價創新高,居屋市場轉活,原居屋業主以高價放售居屋單位後,在私樓市場淡靜的情況下,較易覓得新居所換樓。
恊德兩幅「港人港地」由中海外以45.4億投得,樓面地價約5,000元,造價屬市場預期上限,預計落成後,實用面積平均每方呎售價逾萬元。作為港府「港人港地」政策的第一擊,從成交價看成績,發展商是給予正面回應的。早前萬科集團夥拍新世界投得荃灣西站地皮發展權,加上今次中海外以進取姿態取得兩幅「港人港地」,證明中資看好港地產市場,料這個趨勢將延續,中資發展商將圖在港爭取更大市場佔有率。
中海外本身擁有建築工程分公司,投地時或許在計算建築成本可以掌握得更準確,甚至放棄全部或部分建築工程所產生的利潤,於是出價投地可以較其他發展商更進取。有論者認為今次成交呎價高,日後售樓實用面積平均每方呎逾萬元,不能反映預期「港人港地」對地價所應該做成的折讓,政府原意欲以平價樓助人置業,但這個地價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反過來說,上述高樓面地價,反映了發展商認為本地剛性需求強大,就算有「港人港地」條款限制,將來落成後的售價,仍應與附近地區非「港人港地」的樓價相若。港府在啟德地皮截標後,表示會為「港人港地」立法,有意定為長期措施。假如真的立法,便應該把大量「港人港地」推出,始能做到令地價回軟的效果。地價回順兼將來有大量「港人港樓」推出應市,量大價跌,才能夠真正幫助到用家置業。但現時港府要增加可發展土地供應殊不容易,市民應盡量支持政府各項開發土地的政策,始有望長遠穩定住宅樓價。
外地有政府推出大量只准國民購買的物業時,一些不受限制的物業,價格因而飛漲。有人認為如果本港推出大量「港人港樓」,外地買家一樣會湧到不設限制的物業市場,可能導致二手樓樓價大升。此筆者不太認同,現時港府靠各類印花稅SSD,BSD及DSD以抑制樓市需求,將來就算大量「港人港樓」應市,港府仍可以透過調節各類印花稅的適用範圍和稅率來達到預期效果。
地產建設商會剛就雙倍印花稅DSD向港府提建議,包括取消向非住宅物業抽DSD;購入住宅物業兩年後轉售,可獲退回DSD;換樓客豁免繳DSD時限,由六個月延長至24個月;以及每半年檢討及設日落條款等。筆者認同這些建議均值得考慮,現時由於各類印花稅的阻嚇,交投大幅萎縮,非住宅交易不應該被重稅所扼殺,而樓換樓用家放寬限制,可以令樓市交投恢復活躍。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