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出生於1997回歸年的香港少年,更希望特區繁榮穩定。 黃偉邦 攝
除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回歸一代」外,香港這個海納百川的社會,還有著來自內地不同城市、但同樣於1997年出生的年輕人。其中幾位現就讀廠商會中學的「回歸一代」,對香港回歸祖國的歷程未必有最真切的感受,但香港的繁榮及與眾不同的城市面貌,也足以令他們著迷。作為回歸年出生、曾分別在內地及香港體驗生活的人,他們盼以幫助兩地融合、秉承上一代的堅毅精神為使命,更希望將來社會無論在教育、經濟、整體氣氛等方面,都能夠確切改善。
香港就像一隻大象,從不同角度,可以接觸不同的景象。從內地新來港的黎凱桐表示,自己一到香港,就打從心底喜歡這個地方,「我覺得香港好神奇,這麼小的地方(可以)有這麼多人,大家做事又這麼快,走路走得快一點、吃飯又吃得快一點;不過也可能因為這樣,香港的經濟才這麼好,才會這麼繁榮」。
曾怕被歧視 關懷開心扉
去年才來港的李毓寒,曾一度怕被歧視,後來因為副校長周修略親切的關懷,終打開心扉。李毓寒憶述︰「記得開學的第一天,爺爺他們一早就陪我來到學校。有位叔叔看到我們坐在那裡,就問我們有沒有甚麼需要,當時我們還想,香港的社工為人真好啊!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那位叔叔就是副校長!這對我來說很驚訝,因為沒想過副校長會去處理這麼零碎的小事。」
努力讀書 力爭上「流」
鄧偉杰則指,中一才來港,一開始的感覺就是香港很繁榮,港人英文很好,隨時都可以說出一堆英文,活在這樣的城市,他亦下定決心要努力讀書,靠知識向上流動。不過,最好的地方也有缺點,對鄧偉杰而言,就是那狹隘侷促的房子,「香港的房子很小,令人覺得很悶、很煩躁,還好現在算是適應了」。
盼減負能量 兩地更融洽
也因為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各同學對此地都有自己的期望。如鄧偉杰希望社會上一些磨擦和負面消息能減少、香港和內地更融洽;黃孝文也期望於兩片土地上成長的自己,可以幫助內地及香港融合,他更笑言︰「我覺得這就是這個年份出生的人的使命。」他最期望,10年後見到的社會,不會像今日般爭吵不休,「我不想大家浪費時間在反內地,無論怎樣,大家都是中國人,這是我們的本質。希望大家可以把握機遇發展經濟。像歐洲經濟出現危機,但中國經濟卻不斷發展,香港就有了靠山」。除了對社會的寄望,他也對自己這一代人有一定的期許,「我想香港社會的發展,就要靠我們這一輩人去秉承上一代人的堅毅精神」。
盼保國際地位 加大教育投入
李毓寒則指,期望香港將來能保持經濟上的優勢,做到領先於全國其他城市,社會方面則可以更和諧,「我也希望政府可支持年輕人學習,對教育加大投入」。同樣希望教育獲得更大重視的黎凱桐,還期盼將來香港可以保持她的國際地位,與內地的交流也可更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