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崗馨
全球多個城市正面臨「垃圾圍城」困局,本港也未能倖免。特區政府為化解難題,適時提出擴建將軍澳、打鼓嶺和屯門3個堆填區,這是現實的需要。但有關撥款申請在立法會遇阻,個別議員為箍選票盲目迎合狹隘地區意識和民粹情緒,置全港利益於不顧,致使3個計劃遺憾擱淺。
地區政治抬頭
本港現有的3個堆填區將分別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逐一溢滿,急需為現時及未來能夠妥善處理廢物作好準備。是次堆填區擴建建議經廣泛諮詢,已取得環保界支持和大部分市民認同,社會也了解到有急切性,但是個別立法會議員和區議會未能顧全大局。
個別議員把選舉勝利這種狹隘的利益看得重於更大的長遠利益,挾民意在地區興風作浪,對撼全港利益。他們存在短視思維,無意關心提高社會文明和城市競爭力,眼光僅停留在下一次選舉計票上。
地區政治抬頭已是不爭的事實,堆填區事件僅是一例而已。個別立法會議員和區議會囿於狹隘的地區意識,沒有以全港利益為念,為箍選票刻意迎合當區選民,否決涉及全港利益的建議或政策,讓政府的解決方案頻頻碰壁。同時,他們刻意在社會上催生「各家自掃門前雪」心態,以致讓市民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趨向「天各一方」的觀念變異。
民粹主義興起
個別議員在議會、街頭和中小學課堂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理論,屈服於「一人一票」的「短期參政」,導致民粹主義興起,把社會引向遊戲化、資本化和短視化的危險境地。
是次,立法會議員反對政府議案,主因是地區組織及區議員一系列的行動煽動民粹情緒,蓄意把民生議案演變成政治問題。有人不想擴建,便發起絕食抗議行動,便焚燒寫上「不要出賣屯門居民利益」的信件,便動員數十輛私家車發起慢駛遊行。將軍澳方案撤回後,其他地區的居民也以類似方式反對堆填區擴建。
誠然,民眾的眼光終歸還是偏短視的,不一定有長遠的眼光,這不單單是由於政治素養、專業知識導致,更多的還是在於信息的不對稱。個別議員不僅沒有正確解釋,反而刻意誤導,藉民粹主義與政府對壘,蓄意拖垮政府施政。
放眼周邊國家和地區,新加坡、首爾、澳門的垃圾處理都經歷了「垃圾圍城」的階段,先是一填了之,結果是無地可填,最後轉向焚燒。不久的將來,香港也將陷入被垃圾包圍的困局。對此,特區政府明白擴建堆填區只是解決固體廢物問題的一部分,也表示會全面做好收集、運送、清潔、衛生、源頭減廢、廢物回收和焚化等工作,並將對地區的影響減至最低。目前,擴建堆填區已是當務之急,需要地區包容妥協和議員的建設性建議。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弗蘭克爾曾經建議,美國人不能只在東海岸建一座自由女神像,還應該在西海岸建一座責任女神像。美好社會的密碼,無外乎人人都能為自由擔起責任。對於議員,可以有言論自由,也可以有遊行與示威自由,還可以有投反對票的自由,但更應明白:與自由對應的還有責任,沒有責任也不會有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