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命
孔子被尊稱為中國的「萬世師表」,但根據春秋時代相士姑布子卿的形容,他卻擁有一副集「堯的面頰、舜的紅眼、禹的脖子、皋陶的鳥嘴」的奇形怪相。
根據姑布子卿的進一步分析,孔子的樣貌雖集聖人之優點,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他的「肩高而又腰背薄弱」,所以成就並不能如前四者般,成為管治天下的領袖或賢臣,只能成為「喪家之犬」——孔子聽罷姑布子卿的評語,非但沒有發怒,反而將之視為知己,皆因他當時一直為推行自己的學說而四處奔波,處境正好符合「喪家之犬」這四字的形容。
各位可能會對姑布子卿這名字有點陌生,但如果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萬世師表」,那麼姑布子卿就是相學的「祖師爺爺」,據說他在春秋時代的知名度能與孔子齊名。歷史上關於這位相學大師的故事不多,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事跡,就是替晉國權臣趙簡子的兒子們看相的故事:姑布子卿覺得他們全部難有作為,唯有那位身分低微、由婢妾所生的兒子毋恤,才能獨當一面。
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之下,身份的貴賤絕對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趙簡子對這位神相的話只是半信半疑。直至一次趙氏測試兒子們的才華,指「我將寶符藏乎常山」,令他們盡快將之找回來,最後只有兩手空空的毋恤聲稱找得寶符而歸:他在尋寶的過程中,發現常山乃攻克代國的關鍵之地,這正是趙簡子口中所指的藏在山中的寶符是也!趙簡子於是廢棄長子伯魯,改立毋恤為其繼承人。
不過毋恤的成就絕對不止於此,他其實就是日後促成將晉國瓜分成趙、韓、魏三份的趙國奠基者趙襄子,所以若沒有了他,史上也可能不會有「戰國七雄」,故此神相姑布子卿的獨具慧眼,可說是影響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