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通許有個曹植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曹植。 網上圖片

馬承鈞

  久聞河南省通許縣有個「七步村」,與「才高八斗」的曹植有關,早想去看看。日前中國書畫院副院長劉合彬來豫小住,說要回通許老家重訪曹植墓,使我得以一償心願。

 眾所周知,曹植(192-232)是一位文學天才。他十歲能誦詩文辭賦數十萬言,且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深得曹操寵愛。最有名當數其「七步詩」和《洛神賦》了。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這位王子的大不幸;一篇《洛神賦》,以浪漫主義手法,寫絕了人神間纏綿悱惻若夢若幻的傳奇戀情。歷代評論家無不肯定曹植在建安文學中的骨幹地位,南朝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之說!

 出發前,劉先生請我們在開封早餐,然後取出一個精美盒子,打開一看,是幅翰墨長卷。待徐徐展開,眾人「哇」地驚呼起來,長達五六米、寬約一尺的仿古絲絹上密密麻麻寫滿蠅頭小楷,字跡清秀端莊、嫻熟圓潤。再細看,寫的是五篇古文經典,第一篇正是曹植的《洛神賦》!

 我說:「劉先生是有備而來啊!」他道:「去看曹植墓,不能空手啊,這幅字就算送給故鄉的禮物嘍!」

 一路上大家圍繞曹植聊了起來。劉合彬國學修養深厚,他說,曹操本以為曹植在25個兒子中「最可定大事」,幾度欲立他太子。但曹植「任性而行,飲酒不節」,多有僭越,屢犯禁令,令曹操大怒,終於徹底失寵,使工於心計的曹丕當上太子。從此一位養尊處優的王子變成被人欺辱的受氣包,一代「詩壇仙才」就這樣被埋沒了。

 車行半小時抵達通許,通許縣原人大史主任史政法陪同參觀。我好奇地問史主任:「曹植緣何葬在通許呢?」

 「曹丕當皇帝十年後病死,其子曹睿繼位魏明帝,仍對曹植處處設防。曹植最後的12年裡,曾兩封雍丘,在此度過6年時光。雍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杞縣,古稱「雍丘城」,為杞國都城。杞國很古老,而通許建縣很晚,這七步村曾屬杞縣管轄,後來劃歸通許了。」史先生如數家珍:「曹植晚年被賜陳王,去世後謚號『思』,所以後人稱他『陳王』或『陳思王』。將他所葬之處更名『七步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一到七步村你就知道嘍!」

 小車由通許縣城東行12公里,駛進長智鎮一個綠樹掩映的村莊,史主任說,這便是七步村了。汽車停在一個坐東向西的大院落前,古樸厚重的木門上赫然鐫刻四個大字「曹植陵園」。下車入內,是個碩大的院子,約有一千多平米,滿院高聳的楊樹和一地白蒿,散發出幽幽的香氣。門口朝南立有一明代碑刻,上刻「通許縣創建陳思王陵祠記」,立於明萬曆八年(1580),碑文清晰可見。

 一個饅頭般圓圓的墳穴置於院子北端,直徑約二三十米,墳塚長滿茸茸綠草,墓前有一通「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左右有七八塊歷代名人題刻。院子中央有一碑亭,飛簷翹角、古樸莊重,但已破爛不堪,一看便知是明代遺跡。亭上書有四字:「天資絕倫」,紅底藍字、古樸蒼勁,劉合彬指著這匾額道:「你們看這四字魏碑,端莊勁拔、力透紙背,見功夫啊!」亭中央立一高達四米的碑石,上鐫「魏陳思王曹植之墓」,也是明萬曆八年建立,字跡依稀尚存,記述著曹植的生平。

 我們圍著曹植墓徘徊,都不說話,生怕驚動一代詩人的靈感。曹植現存詩90餘首、賦45篇,另有章、表、論、頌等各種著述,站在詩人墓前,想到他41歲便流星般隕落,我等不禁黯然。書法家給每人發一支煙,他不會抽,也點燃一支,剛一吸就嗆了一口,他掐滅煙,慢慢道來:「據縣志記載,曹植墓是明成化六年(1470)夏天發現,距今540多年了!那年黃河決口,這個村被大水包圍,大水退後土崗上出現一個洞穴,穴中有石門,進去發現豎有一石碑,上刻『魏曹植之墓』,鄉人仰其大名,便在此建起祠堂。抗戰時祠堂拆除,修成一座小學,即如今的七步小學。解放後這裡改成曹植陵園。2000年河南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保單位後,國家旅遊局也列它為『三國旅遊熱線』景點了。」

 史主任接著道,曹植墓發現9年後的1479年,明正統七年進士、官至甘肅巡撫和副都御使(相當於監察部副部長)的一代廉臣婁良告老還鄉,發現曹植墓「今塚猶存」,便著手重修曹植祠。至明萬曆八年,侍御蘇民望見曹植陵墓「僅存坯土,人畜踏踐」,又下令重修,通許縣令王喬吳組織人力耗費一月,重修陵墓和祠堂,並廣植柏、槐、榆、柳。這塊「通許縣創建陳思王陵祠記」石碑,便是王喬吳撰寫刻立的,算來也400多年了。

 隨行攝影師許雷介紹說,近年不少文化名人紛紛來此瞻仰,著名文化學者文懷沙、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軼青、中華詩詞研究所所長林從龍等名家都曾來此訪古探幽,留下佳作。孫軼青寫詩曰:「神州堪傲此神童,七步成詩天下名。惟有相煎千古訓,應須萬世重德行。」林從龍擬一聯云:「詩成七步,名冠千秋」。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廣西書協主席鍾家佐作五言詩道:「七步仰高才,文章尊斗魁。相煎何所懼,千古有豐碑。」《中華詩詞》副主編歐陽鶴教授賦七絕《曹植墓感賦》:「七步詩成歎古今,相煎萁豆恨何深。陳王舊事千秋筆,惹得騷人發慨吟!」

 步出靜謐的曹植陵園,大家一片緘默,似還沉浸在1800年前那段時空裡,對曹植的才華與不幸耿耿於懷,更對封建王朝兄弟鬩牆你死我活的宮廷博弈難以理解。劉合彬卻道:「封建餘毒遠未消除,人性的弱點仍在蔓延啊——君不聞現代社會仍不時上演『副職砍殺正職、碩士毒死室友』的慘案麼?」

 書家之言發聾振聵令人反思,這才是參觀曹植墓的意義啊!重溫「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浩歎,想起「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的名言,尤覺私慾氾濫之可怕、淡泊明志之可貴!我感慨道:「我們今天太需要互敬互愛、團結奮進的『正能量』了!從政者更須經常自覺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如此國泰民安才不是空話,『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的悲慟才不會重現,強國富民的『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

 此言博得大伙的共鳴,史主任對我說:「請馬先生把今天的觀感做一篇文章,讓小楷王劉合彬寫成小楷長卷,也算對這次通許之行留個紀念吧!」大家一致叫好。劉合彬問我此刻感想,我隨即念出四句:

 「今日來訪七步村,無限感觸撼心魂。子建墓前憶往事,以史為鑒啟後人!」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通許有個曹植墓 (2013-07-26) (圖)
來鴻:皺的姿態 (2013-07-26) (圖)
豆棚閒話:大師與大神 (2013-07-26)
生活點滴:請給老人以尊嚴 (2013-07-26) (圖)
畫中有話 (2013-07-26) (圖)
歷史與空間:瓷都──中國德化瓷文化 (2013-07-24) (圖)
亦有可聞:鼓子秧歌 (2013-07-24)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二) (2013-07-24)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美麗戰爭 (2013-07-24) (圖)
文藝天地•試筆:恬 靜 (2013-07-24)
歷史與空間:清照故里賞名泉 (2013-07-23) (圖)
古典瞬間:官不作假品自高 (2013-07-23) (圖)
亦有可聞:涼拌麵 (2013-07-23) (圖)
詞話詩說:衝上雲霄 (2013-07-23)
一條胡同的因緣 一種歷史的記憶 邁克爾的老北京變幻時光 (2013-07-22) (圖)
書評:再沒有童話世界 (2013-07-22) (圖)
書介:一人又一故事 (2013-07-22) (圖)
書介:土製香港 (2013-07-22) (圖)
書介:皇帝魂 (2013-07-22) (圖)
書介:第七天 (2013-07-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