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林慧思成長於激進家庭,父親是政治善變、立場激進的林森成,母親也是民主黨黨員。她在「五區公投」時加入了社民連,並一直利用教師身份在校園內宣揚激進思想,過去就曾因校方製作公民教育科教材時,批評黃毓民擲蕉而公然拒絕執行校方要求。及後,她更成為鼓吹粗口、暴力,主張「港獨」的「調理農務蘭花系」(組織名來自廣東話粗口諧音)的核心成員。林慧思當日潑婦罵警極有可能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行動:林慧思及其丈夫為何在大庭廣眾下故意撩事鬥非?為何事先安排多部攝錄機拍攝事件?為何自行將有關短片上載到youtube?這些都令人懷疑辱警事件是有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挑戰警權鬧劇。
寶血會培靈學校小學女教師林慧思早前以粗口辱罵執勤的前線警員,引起社會輿論譁然。林慧思由始至終態度強硬,擺出一副拒絕認錯的態度,其父親和丈夫更在網上呼籲激進支持者到家長團體的集會上「踩場」,最終引發了周日旺角的對峙和衝突。為什麼一位本應將精力時間都放在作育英才的教師,竟然當街辱罵警察?為什麼一位教師竟得到反對派尤其是激進團體的支持?為什麼《蘋果日報》由最初的批評突然變成「力撐」,甚至將她稱為「香港榜樣」?這一切都要由林慧思的背景說起。
出身激進家庭 自小思想激進
當了19年小學教師的林慧思,出身於激進家庭。父親是前民主黨區議員林森成,在政壇有一定名聲,但並非因為其政治識見及貢獻,而是在於其激進與善變。林森成的政治思想極為偏激,在民主黨時已屬於最極端一翼。後來跟隨陶君行等少壯派退黨成立前線,在08年前線與民主黨合併後,追隨劉慧卿重返民主黨。但當公民黨和社民連發動「五區公投」時,民主黨拒絕參與,惹來林森成等激進派不滿,最終他又投向了更激進的社民連,而林慧思亦跟隨加入,而其母親也是民主黨黨員。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令林慧思很早就投向了反對派的激進陣營。她在2010年接受報章訪問時,就直認自己一直都站在激進最前線。其中一個例子是在上次政改討論時,民主黨曾召開大會討論,當時她就與一眾社民連及激進人士到教協抗議,質問教育界張文光為何從未諮詢會員。她聲言,「老師參加社運,大家都好好奇!我反而覺得奇怪,為何教協只得我一個老師去舉牌?」
林慧思也沒有放過機會在校內美化激進派人士。其當年任教的學校,曾以「黃毓民掟蕉」作為公民教育課教材,從公民教育和傳統中國人道德的角度對黃的行為有所批評,林慧思卻對此大為不滿,聲稱「我發現有些老師接受的公民教育是錯的,他們只看表面,沒有講內容是什麼」。為此,她更拒絕校方的安排製作教材,改為製作對激進派極盡美化能事的版本,結果受到校方批評。但她事後毫無悔意,更反指社民連不算激進,「社民連怎算激?好像老師向高官舉牌,大家就說是激?其實只是好溫和地表達意見」。看來,對於說激進行為,林慧思早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加入「港獨」團體 鼓吹暴力對抗
林慧思不單是激進派一員,更屬於激進光譜最極端的一翼。除了社民連黨員外,她更是激進暴力組織「調理農務蘭花系」的成員,這個組織鼓吹暴力衝擊,周日更粗暴破壞家長團體集會。這個組織公然鼓吹「港獨」,偏激程度連反對派政黨也為之側目。林慧思是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多次穿上印有「調理農務 天公地道」的「制服」出席活動,這些照片在網上廣泛流傳,不知道其任教學校的家長和學生看到這些照片和粗口,究竟有何感想?而在粗口事件發生後,她仍堅持出席「蘭花系」宣傳「港獨」的行動,難怪事後法輪功屬下的大紀元時報、新唐人電視台等對她大力吹捧。
正是由於偏激思想,令林慧思一直對警察採取敵視態度。其在面書上更多次將警員辱罵為「警犬」、「走狗」。同時,她本身的私德操守也大有問題,有網友就指她在將軍澳的住宅單位有僭建物,她本人也喜歡以粗言穢語辱罵政見不同的人士。
辱警事件自編自導自演
林慧思在事後曾指,她是在買餸回家時「剛巧」看到法輪功與「青關會」衝突,不滿警員處理方法才辱罵警員。但事件真相恐怕並非如此,林慧思家住將軍澳,長途來旺角買餸本已不合情理。再還原當日事件就可知道,這次辱警是她與激進派自編自導自演出來,一切都是按劇本進行,唯一預料不到只是社會大眾的反應。
當日最先是一名叫雄哥(李錦雄)的人撕毀警方封鎖線在現場大吵大鬧,而在雙方爭吵期間,林慧思及其丈夫「突然出現」,兩人並有計劃地各自對現場執法人員叫囂,罵警員是「八公八婆賤人」,及後更衝入警方封鎖線,引發了衝突事件。但既然是剛巧發生,何以竟有多部攝錄機在現場拍攝事件?最奇怪的是,在片段中,當林慧思喊出警員編號時,鏡頭竟然立即配合聚焦警員肩膀上的編號,這說明林慧思及其同黨是有意識地拍攝其罵警過程,更將有關短片上載到youtube,之後才有了《蘋果日報》「不慎誤批」林慧思一事。事後林慧思出席「調理農務蘭花系」主持的網台節目時,更當眾稱呼當日率先鬧事的李錦雄為「雄哥」,在訪問中也表示兩人早已相識。
種種的「巧合」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當日鬧事並非碰巧而為,而是林慧思與其同黨有意向警員發難,並安排好攝錄裝備記錄其罵警的「英姿」,目的是在網絡上抹黑警隊,打壓警權。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其惡行卻引起全城聲討,連不知內情的《蘋果日報》開始時也加入批評行列。林慧思抹黑警隊不成反招致反擊,於是才急急與社民連等激進派商議反擊,《蘋果》也隨即刪去短片並由批評改為吹捧。這些都說明,粗口事件是一次有組織的挑戰警方行動,林慧思有意去製造事件,現在引起眾怒不但不道歉,反指被政治打壓。林慧思及其支持者究竟想幹什麼,相信社會自有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