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崇安寺。網上圖片
吳翼民
但凡一座名城,總有一個叫得響的中心,如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蘇州的玄妙觀和無錫的崇安寺。比較而言,似乎無錫的崇安寺名氣要小些,其實不然,從前的無錫崇安寺是絕不比上海城隍廟們遜色的。滬寧鐵路沿線的人們都曉得崇安寺的大名,說起崇安寺,差不多就是無錫的代名詞,外埠人到無錫,一是遊覽太湖,一就是白相崇安寺。遊太湖是領略無錫的自然風光,白相崇安寺則是體味無錫的繁華情景。無錫有「小上海」之譽,多半就由於崇安寺一帶繁華的承載。在崇安寺一帶,無錫「米碼頭」、「布碼頭」、「報碼頭」、「戲碼頭」等都能找到形跡。
崇安寺不僅繁華,它的奇處還在於佛道並存,佛廟即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崇安古寺,據傳曾是晉代「書聖」王羲之洗硯池的遺址,道觀乃是同樣古老的洞虛宮。除此之外,晉代「畫聖」顧愷之也出生於茲,還有近代「樂聖」瞎子阿炳是洞虛宮雷尊殿的道士,如今其在崇安寺的故居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聖」同在一處,崇安寺的人文遺韻是何等了得!
崇安寺一寺一觀並排在一起,殿宇對峙、迴廊相連,又處在無錫城的核心,這就注定是個不俗的去處了。可惜的是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和抗戰時期兩把大火把崇安寺焚了個乾淨,嗣後又拆毀了洞虛宮的三清大殿和諸多偏殿,於今唯玉皇殿存焉。佛廟道觀風光不再,卻又幸運的在民國期間建造了精緻可觀的城中公園及老鐘樓圖書館(城中公園被稱之為公花園,係國內最早的市民公園)。崇安寺沒有寺跟北京的天橋沒有橋成了南北呼應,崇安寺的真正繁榮也就發端於那個時期。
那是一個怎樣的時期呢?是小小無錫縣迅速崛起成經濟強市的時期。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無錫城二十餘萬人口中三分之一是「做廠」的工人,成為與上海、天津、廣州、武漢、青島並列的六大工業城市,經濟總量躍居全國各城市的前五位,一度經濟總量和產業工人數排行老三,處上海和天津之後。曹禺成名作《雷雨》中周樸園的原型就是無錫民族資本家周舜卿,周樸園有句台詞「無錫是個好地方」就道出了無錫崛起繁榮而揚名於世的實情,——聞名遐邇的「小上海」啦、米市啦、布碼頭啦、戲碼頭啦、報碼頭啦……都造就於斯時。於是崇安寺就成了無錫商貿的中心、文化的中心、消費享受的中心,一時間商舖茶坊酒肆旅店戲館書場混堂(還有妓院)鱗次櫛比;以皇亭小吃為中心的風味點心爭艷鬥奇;賣拳頭、說唱小熱昏、說因果、弄缸弄甏(雜技)等南北民間諸藝千姿百態;以瞎子阿炳為代表的所謂「無錫八怪」的主要活動範圍就是崇安寺。
數年前筆者參與崇安寺的大改造和文化創意,曾與當代雕塑大師、老無錫錢紹武先生聊起崇安寺的韻味,希望錢老能點化一二。錢老當年就生活在崇安寺地區,與瞎子阿炳是老鄰居,是目睹著阿炳出沒在這裡的大街小巷,聽慣了他的琴聲的。錢老的祖母是眼科醫生,還經常為阿炳醫治因梅毒而失明的雙目。這是事實,卻無損阿炳的偉大,不若有的作品把阿炳的失明描寫成係資本家戕害所致。錢老認為,崇安寺的韻味在於阿炳和道教音樂。當年洞虛宮的道教音樂非常的出名,還有以吳畹卿、楊蔭瀏為代表的天韻樂社的江南絲竹和昆曲也是譽滿江南。曾經有過「船過梁溪(無錫之別名)莫拍曲」的諺語。也就是說,無錫曾經是江南昆曲的重鎮,許多地方鄉紳都雅好昆曲,有的還蓄養家庭戲班。
錢老說起崇安寺,如數家珍,他認為,崇安寺的韻味還在於名人的屐痕,舉凡無錫的名人無不跟崇安寺攸關,實際上崇安寺的茶館就是他們的雅集之所。徐壽、華蘅芳、孫冶方、薛暮橋、榮德生、秦邦憲、陸定一、嚴樸、錢穆、錢基博、錢鍾書……都曾是崇安寺的常客,當錢基博先生盤桓在崇安寺的壺裡乾坤(茶館),他的兒子——童年的錢鍾書則倚著父親看小人書呢。這是楊絳先生的文章裡所描繪的情景,生動活潑如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