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人類是矛盾的動物。他們本來就活在一個非常混亂的世界,卻一直努力為生活建立秩序,結果呢?總是令混亂的世界更混亂。試想,天地初開,本來就是一片混沌,人類鑿井開田,移山填海,世界好像有了秩序,但秩序意味著甚麼呢?意味著增加了大量「與工作有關的工作」(work about work),意味著生活由簡單變成複雜,要花精神氣力去化繁為簡,亦即意味著工作成本大增,更重要的,是製造了更多導致更大混亂的環節。
人類很聰明,也很愚蠢,他們渴求生活和工作的秩序,努力整治混亂,殊不知混亂其實有很多好處,其中一個好處是共鳴或諧振:雜亂而自成系統,可跟世界保持著和諧關係,互不侵犯,互不干擾,便可和諧共處,要是整理過度,會令系統與世隔絕,為了維持一個不受外界侵擾的人為秩序,便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甚至需要調整其他系統,安排人員培訓,以適應這個秩序化的系統,往往造成一個結果:不是系統為人所用,而是人被系統牽著鼻子走;不是狗搖尾巴,而是尾巴搖狗,主客失序,人類反而淪為秩序的奴隸。
創意往往源於混亂。科學家的思維經常高度於一點,不及其餘,忽然在大混沌狀態中發現了一些規律或定理——精神長期集中於某事,在混亂狀態中頓悟,這是一種無意的,但有意義的發現,科學界稱之為serendipity,亦即偶然的發現。
我們本來就生活於一個混亂的世界,此所以有很多人追求秩序,希望新的秩序可以帶來新的生活,可是混亂是無處不在的:政治、經濟、藝術、社會、交通、乃至人心,莫不混亂;我們處於混亂的生態環境,每天跟不同的混亂打交道,早已失去隨興之所至的天真,世界於是漸漸變得機械化了。
《完美的混亂》的作者之一亞伯拉罕森說得好:「如果要替混亂的辦公桌辯護,最有力的理由就是——在適度無序的空間工作,容易讓你變得更靈活,更能接受新生事物,能更好地應對意外事件。」此書並不是要宣揚「混亂至上論」,它只是想說,無序或失序背後,其實隱藏了不少好處。
混亂程式大概只有一條:恰到好處。只有恰到好處的混亂狀態才可以帶來新思維,才不會由於習慣了直線思維而扼殺創意,靈感和創造力才有漸趨成熟的空間。要從混亂無序之中得到好處,可能有一千萬種方法,別人的方法都有參考價值,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好了。
我的案頭很混亂,但我可以肯定,我要用的書本、文件、文具和其他東西,必定在混亂的案頭上,總有辦法把要用的東西找出來;好了,如果有人看不慣這亂局,幫忙收拾整理一番,把所有東西都歸入系統化的檔案,案頭忽然變得井井有條了,但我可以肯定,我要用的東西,永遠再找不出來了——對我來說,這恐怕是秩序帶來的災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