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詩歌在旅途 莫言對話阿多尼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花白的卷髮、深邃的雙眸、粉紅色的襯衫、黑色的西服,在中國傳統的「七夕」節,83歲的阿多尼斯出現在北師大「『從傷口長出翅膀』:文學在古老東方的使命」座談會上。這位傳說中阿拉伯世界最偉大的詩人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約,就詩歌的意義及作品翻譯等問題進行了一番交流。

 在世界詩壇享有盛譽的阿多尼斯出生於敘利亞一個海濱村莊,早年進行詩歌創作時,他就以古希臘神話人物「阿多尼斯」為筆名。然而,這個相伴他終身的名字卻成為他一生的寫照:走出特定的宗教、民族與文化歸屬,去擁抱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

 對於詩歌的使命,阿多尼斯提出了他的觀點。寫作意味著探索和提問,他說「詩歌在旅途中」。 同時他認為,「現實是極端複雜的,不能簡單地去肯定或否定」。面對現實,詩歌需要同時具備批判和反思的能力。

 莫言則認為,詩人在用詩歌創造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阿多尼斯的詩集中有一句話說:「給老鼠一根皮鞭,它立刻就會像暴君一樣趾高氣揚。」「這就是超越了具體政治的藝術形象,在每個時代裡,不論是清朝還是民國還是現在,我們確實經常可以看到揮舞著皮鞭的老鼠。」莫言說。

 阿多尼斯的另一個身份是翻譯家,除了母語阿拉伯語外,他還精通法語。在他看來,翻譯的重要性在於,它構成了未來世界文化最基本的要素。「要了解異域文化,不能僅靠政治、經貿途徑,還應該靠翻譯,特別是文學、詩歌的翻譯。翻譯所使用的語言,可以豐富自己的母語,某種程度還可以改變母語的語言結構。」

 莫言說,他特別欽佩懂外語的人,在翻譯過程中有原作者本人參與,準確性毋庸置疑。而在當代中國的詩人和作家中,除了極少數佼佼者之外,幾乎無人能將自己的作品翻譯成外文。「我們現在悔之晚矣,如果退後五十年我們也學一下,現在根本來不及。」

 雖然中國作家的作品中出現的某些方言土語和特有的表達方式會給翻譯增加難度,但莫言表示,他會堅守陣地。他說:「寫作的時候還是得忘掉翻譯家,你願意翻就翻,不管多麼難。翻譯家是創造者,翻譯的過程也是再創造。真正有才華的翻譯家是不怕難的,總能找到克服文本中困難的辦法。」

 阿多尼斯在中國早已擁有大批粉絲,僅第一本簡體中文版詩集《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自2009年出版以來就已重印了10次,目前銷量超過5萬多冊,這個數字在詩歌界幾乎是個奇跡。

 雖然粉絲眾多,但阿多尼斯表示,他對中國還不是非常了解,為此,他感到非常遺憾。「穆罕默德曾說過『知識雖然遠在中國,也當求之。』」他希望,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更多地探及文化層面。 ■文、圖:記者 江鑫嫻

相關新聞
法國人眼中的中國藝術旅程 (2013-08-17) (圖)
走東走西:性愛大師遺愛人間 (2013-08-17) (圖)
詩歌在旅途 莫言對話阿多尼斯 (2013-08-17) (圖)
阮兆輝經典重溫 (2013-08-10) (圖)
劉成當選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 (2013-08-10)
走東走西:不老傳說 (2013-08-10) (圖)
紳士文化是香港的氣質 論眾人之事不宜帶粗口 (2013-08-10) (圖)
認「清」設計 從生活上開啟孩子的創意空間 (2013-08-07) (圖)
山高水長寫丹青:旅法中國山水畫家范一夫 (2013-08-07) (圖)
中國原創動漫佳作即將走進草原視野 (2013-08-07)
毛俊輝再度任港台文化合作召集人 (2013-08-07) (圖)
亂風中的「歪桃」風箏 (2013-08-03) (圖)
「歪桃」風箏起飛 (2013-08-03) (圖)
藝術與新媒體 (2013-08-03)
實景劇《文成公主》正式公演 (2013-08-03)
走東走西:美國夢破碎 (2013-08-03) (圖)
換衣服 換身份 換角度 (2013-07-31) (圖)
中國聚焦:「申遺」助推中國全力保護絲綢之路珍貴遺存 (2013-07-31) (圖)
作曲家朱踐耳向上海圖書館捐贈音樂手稿 (2013-07-31) (圖)
首屆「西安碑林獎」書法展 海內外書法家反應踴躍 (2013-07-3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