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話說「二王共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王陽明。網上圖片

盧一心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平和縣九峰鎮,有一座府級建制的都城隍廟,裡面供奉主神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也許,有些人會想不通,平和縣建縣至今才不過500年左右,而王維乃唐代詩人,他怎麼會跑到平和縣九峰鎮當起都城隍爺?另外,一個小小的山區小鎮又怎麼會有一個府級建制的都城隍廟呢?這會不會太牽強?更有意思的是,由於王維的出現,平和縣古縣城九峰形成「二王共治」的有趣局面,此事說來話長,且聽我慢慢道來——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授太樂丞,被貶為參軍後,復官為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詩佛」之稱,現今有存詩400餘首。「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之詩作就是出自他手。在唐代,王維與另一位詩人孟浩然並稱「王孟」,可見兩人均非等閒之輩。

再說平和建縣歷史:明正德二年(1507年),漳州南靖與廣東、龍岩交界處的農民在詹師傅與溫火燒的率領下舉行起義,不久就被官府鎮壓下去。八年,起義烽火再度燃起,而且聲勢比前次更為浩大,起義軍轉戰閩粵贛三省邊區,致使「三省震動」。十一年(1516年)冬,朝廷派王陽明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地,鎮壓了詹師傅等。於是生員張浩然、耆民曾敦立並山人洪欽順等上書呈請設縣,王陽明也認為「不設縣治賊無由息也」,遂於明正德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具本請旨,在《添設清平縣治疏》中申說理由「呈乞添縣治以控賊巢,建設學校以移易風俗,庶得久安長治。」並踏勘縣治所於河頭大洋陂(即今九峰鎮)。上疏不久便得到明王朝恩准,於正德十三年(l518年)三月置縣。取寇平而民和之意義定縣名為「平和」。 由此可見,平和縣最早縣治就設在今九峰鎮,而且,是由王陽明一手操辦的。此外,王陽明還根據明朝政府的規定在建置縣衙的同時興建了城隍廟。有關這點可以從王陽明寫於正德十三年十月十五日的《再議平和縣治疏》中見到:「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本職督同各官親到河頭告祀社土,伐木興工。……至次年五月,外築城牆俱已完備,惟表牆因風雨阻滯,期在九月完工。縣堂、衙宇、幕廳、儀門、六房俱各堅完,惟殿廡、分司、倉庫、城隍、社稷壇,亦因風雨阻滯,期在仲冬工完。」(《平和縣志》第975頁)。足以證明。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王陽明還有一層身份更為重要,即他是我國宋明時期心學集大成者,可以說是個大哲學家。在歷史上,王陽明的心學與孔子的儒學、朱熹的理學,並稱為孔、朱、王。由此可見他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力。其實王陽明還是位著名的詩人。他非常熱愛故鄉的山山水水,回故鄉時,常遊覽名勝古跡,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憶龍泉山》:「我愛龍泉山,山僧頗疏野。盡日坐井欄,有時臥松下。一夕別雲山,三年走車馬。愧殺岩下泉,朝夕自清瀉。」還有《雪竇山》:「窮山路斷獨來難,過盡千溪見石壇。高閣鳴鐘僧睡起,深林無暑葛衣寒。壑雷隱隱連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莫訝諸峰俱眼熟,當年曾向畫圖看。」這些詩明麗、秀拔,數百年來被人們傳誦不息。可見,他與王維之間是有共同語言的,說他在詩學上崇拜王維也是說得過去的。

那麼,王陽明到底是怎樣請王維來當九峰鎮都城隍爺?不妨看看以下推測,或許也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當然,或許還有其它因素暫時不得而知。

大家都知道,王維乃唐代詩人,而王陽明是明朝詩人,二者是如何扯上關係呢?有人說,是因為兩個人都姓「王」,有淵源關係,也有人說,王維是王陽明崇拜的偶像。其實,無論怎麼說,王陽明把王維請來當都城隍爺在民間已經流傳近500年了,而且香火旺盛,這是事實。回過頭來仔細一想,王陽明把王維請來當都城隍爺也不奇怪,首先,王陽明是當時平和縣的最高長官,想立誰為都城隍爺可以自己拍板;其次,王維是王陽明崇拜的偶像,又都姓「王」,加上王維官至尚書右丞,請他來當都城隍爺並不為過;第三,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兩人「志趣相同」,都是詩人,又都對儒、釋、道三教深有研究,可謂知己。

話說至此,我彷彿突然明白了,原來王陽明請王維來當都城隍爺是有「私心」的,那就是想要形成「二王共治」的局面。也就是說,王陽明和王維都姓「王」,又是崇拜偶像,因此他希望能夠在自己創建起來的縣治實現「二王共治」的願望。也就是說,一個人管陽世,一個人管陰間,這樣豈不妙哉?!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臆測,但我認為,王陽明作為一代心學宗師,他的造化境界當比我等俗輩高妙得多,因此,我寧願相信「二王共治」符合王陽明的心學意境。當然,「二王共治」對平和縣而言,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組合,並傳出許多佳話。在九峰鎮和秀峰鄉就有關於「城隍媽」的傳奇,也因此成為信仰的依據之一。

九峰鎮都城隍廟,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至今近500年歷史,儘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重修,之後也有過修復,但基本保存完好,沒有太多改動,在都城隍廟裡的二進和四進的迴廊壁上,繪有《福祿壽星》、《十八層地獄圖》、《二十四孝》等40多幅精美壁畫,據眾多專家考證,應為宋代作品,如此彌足珍貴的文物為「全國少有」,難怪平和縣九峰鎮會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然而,令我更感興趣的是,王維是個詩人,也就是所謂的文官,而王陽明是個理學家,又是平和縣開縣始祖,暫且不討論他為何要把王維嬗變為地方黎庶的保護神和官吏執政的監督神,單就這一舉動就道出了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特點,也傳達出王陽明文治武功的願望實現以及對文官制度和太平盛世的期待。或許,最有意思最耐人尋味之處就在這裡。當然,歷史真相如何,已很難考證還原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話說「二王共治」 (2013-09-03) (圖)
豆棚閒話:說「籠子」 (2013-09-03)
生活點滴:未 遲 (2013-09-03) (圖)
詞話詩說:跑車與坦克 (2013-09-03)
畫中有話 (2013-09-03) (圖)
來鴻:南極因你而綺麗 (2013-08-30) (圖)
遊蹤:一脈好水繞錦溪 (2013-08-30) (圖)
亦有可聞:看 菜 (2013-08-30)
豆棚閒話:雞頭米 (2013-08-30) (圖)
詩意偶拾:麥 地 (2013-08-30)
歷史與空間:清末流入中國的日本版片及其印本 (2013-08-28) (圖)
亦有可聞:大美中國茶(下) (2013-08-28)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七) (2013-08-28)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大奎的篾席 (2013-08-28)
文藝天地•浮城誌:今生不見 (2013-08-28) (圖)
歷史與空間:紅樓夢人物雜談——茗煙鬧學談 (2013-08-27) (圖)
心靈驛站:寂寞美書籤 (2013-08-27) (圖)
豆棚閒話:「正能量」與道德滑坡 (2013-08-27)
生活點滴:清 歡 (2013-08-27) (圖)
畫中有話 (2013-08-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