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陽城的風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7]     我要評論

鄧忠強

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居官剛正不阿,素有名望。他先是做諫議大夫,嫉惡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氣。然而,就因為這「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膽識氣魄,惹得皇帝不高興,諫官沒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貶為道州刺史。陽城雖然接連受到打擊,依然豪氣不減,到了道州任上,又仗義為百姓幹了許多好事。

當時道州(今湖南道縣)向朝廷進貢的貢品,有一個地方特色——「歲貢侏儒」。說起這事兒,頗有一段歷史淵源。原來,古代的道州人,也許因為水土關係,身個兒多半比其它地方矮小。隋煬帝登基後,下詔各地進貢太監。偏偏這時,道州出了個叫王義的侏儒,身高雖不足三尺,卻聰明伶俐,能言善辯,又會吟詩作對,插科打諢,當地縣令便把他當做「活寶」進獻給朝廷當太監,很得隋煬帝喜愛。馮夢龍《醒世恆言》中記載:「道州貢矮民王義,眉目濃秀,應對敏捷,帝尤愛之。」皇帝高興了,道州官府自然樂此不疲,於是道州就以「州產侏儒,歲貢諸朝」而聞名,每年進貢侏儒供皇帝當作優伶取樂,從隋到唐,竟成「慣例」。

問題在於,道州好多年才出了個天生的王義,哪有那麼多天生的王義第二、第三呢?於是,當地官員喪盡天良,竟然將一些好端端的幼兒,先行閹割,傷癒後再強行裝進特製的陶罐中,只露出頭部,由專人料理,使其在缸裡畸形生長,若干年後再破缸取人。可見「(道)州產侏儒」並非什麼離奇的神話,而是當地官員為追求政績、滿足私慾,不惜採用殘酷手段製造出來的「畸形侏儒」,簡直是傷天害理,令人髮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裡寫道:「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為道州任土貢……不聞使人生別離,老翁哭孫母哭兒!」(見《道州民》)人間慘劇年復一年地重演,可是,又有誰來憐憫老百姓的哀號?

陽城到任後,看到這種歲貢慘景,強烈感受到侏儒們強顏歡笑的背後,隱藏著訴不盡的苦情。他「哀其生離」,義憤填膺,毅然為民作主,下令停止「歲貢矮奴(侏儒)」。到了歲貢時日,道州「無所進」,朝廷頻頻派人責問,陽城上奏說:「州民盡短,若以貢,不知何者可貢……」陽城在奏摺裡說,不是我不盡力照辦,只是因為道州這地方的百姓個頭都長得矮小,如果要進貢,不知哪些可以進貢,我總不能隨便找幾個來糊弄皇上吧?再說,「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無矮奴」,怎麼可以把個子矮的「人」當成「奴」一樣地驅使呢?臣甘冒用事不力之罪,斗膽請求皇上取消進貢侏儒……

陽城的一番慷慨陳詞,言之鑿鑿,情之切切,充滿了公道與正義的思想光芒。既表現了一個地方官為民請命,除弊安民的無畏精神,又展現出「仁者愛人」的人本思想情懷,這一「不平則鳴」的呼喊,猶如石破天驚,對最高統治者不啻是一聲當頭棒喝!唐德宗看了陽城的奏摺後,感到良言可畏,似乎也覺得人「造」侏儒確實有悖天理,於是下詔正式廢除了這一進貢。至此,這種延續了一百多年的醜惡殘酷的「特貢」才算罷休。消息傳來,道州城裡歡聲雷動,百姓甩掉了「矮奴」的帽子,「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還有什麼比這「人身的解放」更值得慶賀呢?

陽城主政道州時,不但廉政潔己,而且「治民如治家」,像愛護家人一樣來管理百姓,為他們排憂解難。

唐德宗後期加緊了對老百姓的搜刮,苛捐雜稅特多,人民不堪重負。陽城不忍橫徵暴斂,因此道州「賦稅不登」,不能如期上交賦稅。上面派來考察官員政績的觀察使非常惱火,幾次三番地指責陽城。陽城敢作敢當,「自署其考」說:「撫字心勞,徵科政拙,考下下。」他自認為百姓盡心費神,問心無愧;只是「徵收科派」政績低劣,所以考評只能打個「下下」等(九級考核中倒數第一)。世間官場常見邀功請賞的多,少見像陽城這樣自評「不稱職」的,豈不授人以柄,沒事找事嗎?結果是,陽城不得不「載妻子棄官去」,將刺史大印掛在中堂,攜妻子離開了道州。

陽城掛冠而去,這是君主專制時代的悲哀。封建官場的潛規則容不得這樣的「良心官」,但道州百姓卻始終不忘陽城的功德,男兒取名字時,都喜歡以「陽」為字。當地群眾還專門修建了一座「福星祠」來紀念他,稱頌他是天上降臨到人間的福星。

「治亂所繫,尤在得人。」地方的治亂安危,百姓的冷暖憂樂,尤其需要「社會公僕」來秉持公道和正義。陽城斯人早已逝去,但他執著為民、無私無畏、淡泊名利的熠熠風采,依然閃耀在歷史的天空。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陽城的風采 (2013-09-17)
豆棚閒話:沖天一怒為浮雲 (2013-09-17) (圖)
生活點滴:童年中秋情 (2013-09-17) (圖)
詞話詩說:火星文 (2013-09-17)
畫中有話 (2013-09-17) (圖)
歷史與空間: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2013-09-11) (圖)
豆棚閒話:河 流 (2013-09-11)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九) (2013-09-11)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學 習 (2013-09-11) (圖)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空 城 (2013-09-11) (圖)
歷史與空間:逶迤千里齊長城 (2013-09-10) (圖)
來鴻:看望方孝孺 (2013-09-10) (圖)
豆棚閒話:採菱秋水 (2013-09-10) (圖)
亦有可聞:吐魯番地下古墓探奇 (2013-09-10) (圖)
情繫文匯 緣聚專欄 (2013-09-08)
我與《文匯報》的一段因緣 (2013-09-08) (圖)
《文匯報》鍾情記 (2013-09-08) (圖)
請呀!文匯緣 (2013-09-08) (圖)
文匯琴台聚客緣 (2013-09-08) (圖)
歷史與空間:守望精神家園 (2013-09-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