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我與《文匯報》的一段因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涂小蝶生活照。作者提供圖片

小蝶 劇評人,〈演藝蝶影〉專欄作者涂小蝶

 我這數個月來非常忙碌,有些稿約也被迫推掉。可是,當我收到《文匯報》為慶祝成立六十五周年而邀請作者撰稿時,我便跟自己說﹕「即使我通宵不寐,也要撰寫此稿,因為我與《文匯報》的緣分實在太深厚了。」謝謝副刊部的邀請,讓我可以將我和《文匯報》的淵源與讀者分享。

 我和《文匯報》的因緣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天,一名朋友約了當時副刊主任方芳午膳,卻因臨時有事而要爽約。湊巧我在她身旁,她便請我代為赴約。雖然朋友的安排稍欠深思熟慮,我趕到酒樓時方小姐亦早已久候,難得的是方小姐體諒朋友的困難,並樂意結交我這名不速之客。我們一見如故,一頓飯後迅即結成好友。她欣賞我對寫作的熱誠,未幾即邀請我為《文匯報》撰稿。之後十多年,我一直是《文匯報》的專欄作者。有段時候我與方小姐共撰〈芳草蝶夢〉一欄,而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完全屬於自己的〈蝶影〉專欄內筆耕。家中的傳真機有一個鍵是屬於《文匯報》副刊的,我也自製了專為撰寫《文匯報》專欄而設的原稿紙。那時候,好朋友美美小姐每天代我將我的專欄剪下,細心地貼在一本本的剪貼簿中。這些年來我搬了多次家,但這些剪報我至今仍然珍藏著,剛才我還禁不住拿起其中一、兩本回味一番哩!這些剪報不但記載著我那十多年來的遭遇、思想和體驗,同時亦以文字保留了香港一段頗長時間的社會情況,更加代表我和《文匯報》之間的深厚連繫。

 空閒時,我偶爾也會客串為副刊和《百花周刊》撰寫不同類型的稿件。謝謝方小姐厚愛,給我這麼多機會與《文匯報》的讀者以不同形式見面,亦讓我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和磨練文筆。多少年過去了,雖然大家各自忙碌,但每年我們都會在大家生日時互相祝賀對方,並且盡量抽空見面。回溯二十多年前與方小姐一次誤打誤撞的見面,竟然是開展我和《文匯報》一段悠久合作的契機。雖然我仍然覺得當年朋友的做法未及周全,但現時回想起來,我卻要感謝她臨時「捉我上轎」;否則,我哪得有機會結識方小姐,與《文匯報》建立如此深厚的情誼?看來我和《文匯報》是注定要遇上的。

 我藉著多年來與副刊無間斷的合作,認識了如劉哲小姐、黃惠群小姐、魏天斐先生等多位編輯,其中劉小姐在接手副刊後亦給我很多機會鍛煉寫作。

 哎,差點忘了一事—舍妹小虹曾是逢星期天出版、隨《文匯報》附送的《百花周刊》的記者。那時她剛踏足傳媒界,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有幸跟隨方小姐和劉小姐在副刊學習,獲益良多。三年以來,她撰寫了百多個專題報道,採訪了無數社會各階層的人士和結識了不少社會名人、有能之士,開拓了視野、建立起人際脈絡、豐富了學識和增加了人生經驗。這名初生之犢十分投入副刊的工作,好動的她亦是報社員工活動的中堅分子,曾為副刊奪得報社舉辦的乒乓球女子單打比賽冠軍。她與一班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友誼,是一班同事眼中的開心果,令我好不欣慰。我看著她由一名青澀的「青蘋果」變成略有點社會經驗的傳媒人,慢慢地、愉快地成長,在傳媒行業打好扎實的基礎,這都是拜《文匯報》所賜。即使到了今天,小虹仍然對我這樣說﹕「我曾為不同傳媒機構工作,但若問我最開心的是哪一份工作,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在《文匯報》服務的那三年的光景。」

 方小姐和劉小姐榮休後,我和《文匯報》的合作亦暫告一段落。在此我要特別向這兩位前輩致謝,並祝她們生活愉快。

 我和《文匯報》第二部分的緣分由現任副刊主管韓小玲小姐再度牽引。三年前,我撰寫了拙作《戲劇大師—鍾景輝的戲劇藝術之舞台篇》,韓小姐知道那是一本值得支持的書籍後,親自出馬訪問鍾景輝先生,撰文向讀者推介。去年,我寫了同名書籍之《電視篇》,亦在副刊〈書評〉一欄評論拙作。我非常感激她撥出珍貴的版面給我這名熱愛寫作的劇場人的支持和幫忙。

 韓小姐知道我對香港劇壇略有認識,去年邀請我為副刊采風版一欄每星期撰寫一篇與演藝工作有關的稿件,當時我受寵若驚之餘亦欣然接受,因為我終於可以與《文匯報》再續前緣,並且將我在演藝圈的所見所感與讀者分享,這便是「演藝蝶影」誕生的由來了。我借此機會再次致謝。

 自去年八月開始,我每星期以電郵寄上一文給采風版編輯張旭婕小姐。我非常珍惜這個寫作機會,五十多個星期以來總是在截稿前呈上稿件,不敢令工作忙碌的編輯費心「追稿」,彼此合作得非常融洽。

 事實上,能夠成為《文匯報》副刊作者是我的榮幸,因為《文匯報》副刊的文學和藝術水平甚高,我曾經在拙欄這樣寫著﹕「我不是因為是《文匯報》的副刊版作者便在此誇讚其副刊的貢獻,而是以一名喜愛演藝的讀者的身份表達我的讚賞……《文匯報》的副刊無論是人物或演出的專訪都很詳盡,令讀者在看劇前已對該劇目有所了解……劇評欄不單能提升觀眾看戲的水平,也能讓該劇的創作人知道其作品在劇評人眼中的評價,從而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創作,作出改善,提高水準……這些演藝劇目經過報章長年累月的報道、分析和評論,若將它們歸納起來,其實是一堆演藝歷史的史料。後人通過閱讀這些資料可以看出香港演藝行業在某個年代的發展輪廓和氛圍,所以這些報道和評論對於保留和記錄香港在這些年來的演藝情況起了莫大的作用。因此,我衷心地欣賞《文匯報》在這個講求商業掛帥的現今社會中,仍然保留著許多篇幅報道和推介文化藝術的工作這份堅持,我亦因為能夠參與其中而與有榮焉。」這些都是我由衷的心聲。

 一道稿約,挑起了我憶起與《文匯報》合作十多載的種種往事。我衷心希望我能夠與《文匯報》 一起走著更遠的路,待報社慶祝成立七十周年時有更多故事跟大家分享,並祝《文匯報》繼續啟迪文化,四海通行!

相關新聞
情繫文匯 緣聚專欄 (2013-09-08)
我與《文匯報》的一段因緣 (2013-09-08) (圖)
《文匯報》鍾情記 (2013-09-08) (圖)
請呀!文匯緣 (2013-09-08) (圖)
文匯琴台聚客緣 (2013-09-08) (圖)
歷史與空間:守望精神家園 (2013-09-04) (圖)
亦有可聞:在仙台感受魯迅 (2013-09-04)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八) (2013-09-04)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上學小記 (2013-09-04)
文藝天地•試筆:野果子 (2013-09-04) (圖)
歷史與空間:話說「二王共治」 (2013-09-03) (圖)
豆棚閒話:說「籠子」 (2013-09-03)
生活點滴:未 遲 (2013-09-03) (圖)
詞話詩說:跑車與坦克 (2013-09-03)
畫中有話 (2013-09-03) (圖)
來鴻:南極因你而綺麗 (2013-08-30) (圖)
遊蹤:一脈好水繞錦溪 (2013-08-30) (圖)
亦有可聞:看 菜 (2013-08-30)
豆棚閒話:雞頭米 (2013-08-30) (圖)
詩意偶拾:麥 地 (2013-08-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