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薛興國在敦煌留影。作者提供圖片
興國 資深傳媒人,前台灣《聯合報》香港新聞中心主任,〈隨想國〉專欄作者薛興國
內人是台灣人,嫁雞隨雞,只能隨著我這個不成才的「外子」,來到香港。十多年前初來香港時,她時常都想看的,是台灣新聞。而我當時是在傳媒界服務,辦公室裡甚麼報紙都有,當然包括台灣報紙了。所以她偶而會來我的辦公室閱報,初時以台灣報紙為主,慢慢開始接觸香港報章。但是,對於大部分的港產報紙,她都因為編排方式不習慣而放棄閱讀,只是隨手翻閱。
有一天,看到她竟然細心閱讀《文匯報》,問她為什麼?她回答說,《文匯報》的兩岸新聞很多,而且編排方式適宜閱讀。以後,我家裡就看得到她每天都去購回的《文匯報》了。
她對《文匯報》的閱讀時間愈來愈長,從早期的兩岸新聞,發展到後來的幾乎全部細閱,因為她在香港認識的朋友多了,特別是我有不少朋友都在《文匯報》上寫稿,像阿杜、黃仲鳴、鄧達智等等。
她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對中國國情有所了解,看《文匯報》正好可以滿足這方面的要求。而她最喜歡的,是對內地各處的介紹,有些地方她曾經到過的,便勾起回憶,未到過的地方,更計劃將來要去看看。對於去過的省市,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地方當初去時未遊歷到,會質問我,當初為什麼未去?我只能苦笑。中國地方那麼大,怎能有時間全遊?只能回答把資料剪存起來,以後有機會再去。
她生性不喜八卦,所以對於《文匯報》的娛樂新聞不以誇大的方式來報道,非常喜歡。而體育新聞的全面,我和她都特別喜愛,因為我們常常關心的運動,不限足球,我個人喜歡羽毛球、跳水、排球等,但不少報章都偏重足球為主,一些我們喜歡的運動,遍尋不著,但在《文匯報》裡都能找到。
我自己喜歡《文匯報》的地方,就是常常能從裡面的文章,讀到與別不同的觀點。我這種從事新聞行業的人,最需要的是看不同的觀點,獲得啟發去作出獨立的思考,如果人云亦云,日久就等於被洗腦了。現在我從事新聞教學,常常對學生說的,就是不要被單一觀點牽著鼻子走,一定要看相反意見,養成對正反意見的思考,才能有自己的觀點,才有獨立思想。
內人和我都喜歡看京劇,而我又喜歡粵劇,內人雖然和我去聽過幾次粵劇,但礙於語言隔膜,不得不放棄,而《文匯報》更時時有京劇和粵劇的消息報道,亦是我們鍾情的地方。
近年的《文匯報》,不時作出銳意改革,內容愈來愈豐富,我們家人想看的新聞,都不缺少,令人愈發花更多時間去閱讀。在這個說是電子報的時代,我們一家人卻愈發以更多時間來閱讀《文匯報》,對《文匯報》愈發鍾情,就是因為常常從中得到訊息、知識和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