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方孝孺。 網上圖片
許步書
平生愛好搜集奇石,在我書房的案頭上置著一塊雖不能說價值千金,但它的由來卻是發人深省的雨花石。
記得在小學讀書時,老師就教導說南京雨花台是烈士的墓地,在這片熱土上的雨花石是烈士的鮮血染鑄成的。因此,我從小就夢想有朝一日能到雨花台找到幾顆絕世的紅雨花石。有一次。我到南京,衝著這個願望翻遍了雨花台下的纍纍荒塚,竟想不到在一座長滿野草的舊墳旁邊尋覓到一枚殷紅的雨花石,我驚喜萬分。可是,當我看到墓碑上寫的是明朝鴻儒方孝孺時,那種激動喜悅的心情很快就熄滅了。因為老師說在封建社會做官的,都是剝削階級,當然不能列入烈士的史冊。那雨花石也就不那麼忠貞和神秘了。回來後,我把這奇石放在一個角落。風風雨雨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也忘了它的存在。
年前,我在南京開會,《莫愁》主編約我再上雨花台,我忽然觸景生情,向他講述了在方孝孺墳上拾到的奇石故事。主人是讀歷史的,談及了方孝孺的為人品德的傳奇故事,讓我陷入了深思。方孝孺,浙江寧海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為官公正。明洪武年間蜀獻王聘他為世子的老師。明惠帝朱允炆執政年間任侍講學士。1402年燕王朱棣奪取了皇位,捕殺敢於反抗的人。為了昭示天下,他在登基前的大喜日子裡命方孝孺起草即帝位的詔書。方孝孺執意抗寫,身穿孝服,以哀悼先帝遇難來抗議朱棣篡位。朱棣好言慰之曰「此吾家事,與天下人無關」。方孝孺乃執筆書一「篡」字,罵不絕口。朱棣曰:「汝不怕夷九族耶?」方孝孺仍不動色:「即夷十族何妨!」朱棣惱羞成怒,即命逮其親族殺之,死者達八百七十多人。此案在明清以來株連九族的文網血案中,可謂空前絕後。朱棣因方孝孺寧死不屈而發明了「滅十族」的刑律。
故事令人心悸。至今我才明白,作為一個文化監護人,方孝孺可謂膽大包天,居然在朱棣登基的大喜之日,披麻戴孝行走於陛前,揭露朱家王朝貳臣逆子的醜惡嘴臉,並異常冷靜地把這位新皇帝釘上千古的恥辱柱上。顯然,他是做好以死相拚的準備,所以能以沖天的正氣壓倒了皇帝老兒內心的邪氣。在朱棣為掩飾內心的空虛,還想最後拉攏時,方孝孺正氣凜然,詈罵不絕。作為大明帝國的江南士子方孝孺的方正品格,他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曾撼動了幾代的文化人啊!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而今有多少文人還知道他的面影?
我再次來到雨花台,花了不少時間才找到方孝孺的墳。這石炭鋪就的墓地,依然雜草叢生,只有熬過風雨浸蝕的石碑還忠實地告訴人們:方孝孺的精神還埋在這裡。藍天。白雲。長江。滔滔的江水,後浪推前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難道也要淘盡方孝孺這樣的文化人?難道他的英魂不能歸故里?我大膽地把我的疑問告訴了我的同行朋友。他認真道:作為一個文化監護人,不管哪個時代,少了方孝孺的正氣和骨氣,沒有方孝孺的文化監護,都將是不幸。我希望有機會到南京旅遊的人,不妨都去看望方孝孺,給他獻上一束遲到的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