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陳遠威)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或引發債務違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港府已作很多準備。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早前曾表示,雖然預期美國債務違約的機會不高,惟一旦違約發生,環球金融市場將受影響,本港亦不能避免受衝擊,金管局已提醒業界做好流動性管理,並因應市場變化,適時作應對。
洪丕正料美債不會違約
銀行公會主席洪丕正認為,美債應不會有違約情況,若發生違約,市場避險意慾提高,資金將流向低風險資產。有銀行業人士透露,金管局要求銀行要有充足的流通資金,應付美債上限可能不獲通過的情況。據了解,目前本港銀行流動現金充裕,透過出售或抵押手持的資產等融資手段,將可一定程度上應付美國財崖及美債已屆上限所衍生的金融壓力。
有分析師指出,若美債上限到本周四也未獲提高,美國政府將可能陷入史上第一次債務違約困境,無法順利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這或會使美國國債變成「違約債券」。自二次大戰後,美元及美債就成為全球通行的貨幣及投資儲值工具,世界各種投資工具都會拿美國國債作風險回報比較,再決定利率及投資價值。一旦美債違約,所有投資工具都難以定價及買賣,整個金融市場也不能繼續運作。
此外,全球目前都將美國國債視為最理想的抵押品,為銀行提供必要信貸,企業也可憑藉國債,輕易從銀行取得貸款,一旦美債變垃圾,企業便難以得到貸款,全球的資金鏈將斷裂,到時所有金融貿易都難以運行。
雖然技術上,美國即使未能提高債務上限,美債也不會即時違約,美國政府仍可將稅收全部用在支付美債利息上,其他的國內開支則暫緩,這便可保住美債的信用評級。不過,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早前在其網誌上則持不同看法,認為美國政府不可能先把稅收還給外國債權人或投資者,因為其政治及法律爭議會更大。
克魯明稱違約或如海嘯
即使美國優先把收入償付美債的利息開支,對全球經濟一樣有巨大的影響。因為克魯明估算,美國償還利息支出後,政府需極大幅度削減開支,有關金額大約等於美國生產總值的4%,約為6,000億美元,影響程度與2007年樓市泡沫爆破差不多。若再加上私人投資、消費等收縮,美國GDP可能會收縮10%,失業率上升5個百分點到12%以上,這與20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相若,一樣會打擊全球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