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波里斯.艾庫曼 走進安娜.卡列尼娜的靈魂深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0-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安娜.卡列尼娜》。攝影:Arhipov Vecheslav

 波里斯.艾庫曼(Boris Eifman)喜歡叫自己的舞者們「actors」(演員),在2011年的一次訪問中,他曾說:「我從不把舞者當作是無靈魂的工具,或是機械地實施我的命令的木偶。恰恰相反,只有在演員和編舞精神性的創作相融中,一個藝術作品才得以產生。我沒有權力去限制演員們的創作。」

 這也許是為甚麼他的舞作很「好看」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打開Youtube,會發現他的每一個作品中,舞者對角色的投入感與所呈現出來的強烈情感狀態令人屏息。艾庫曼似乎無意去追求單純動作實驗的抽象舞蹈,正如他所說,「我最感興趣的是靈魂的生命。」

 被《紐約時報》稱為當今最成功的俄羅斯編舞家的艾庫曼,今晚將在香港文化中心呈現其2005年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藉由身體表達心靈,解剖人性尋幽探秘,還有甚麼比這個文本更為合適?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1977年,年僅31歲的艾庫曼創立了聖彼得堡艾庫曼芭蕾舞團(Eifman Ballet of St. Petersburg),舞團最初的名字是「Leningrad New Ballet」,實驗的意圖顯而易見。他愛從經典文學與古典音樂中尋求靈感,作品風格直白大膽,對人類精神世界的黑暗面與極端狀態的呈現,常常讓人瞠目結舌。

 可以想像,這樣的作品風格在蘇聯時期可是十分「犯禁」。傳統芭蕾舞界稱艾庫曼為「異類」,而當局的審查部門則認為他的作品「下流」和「意識形態不正確」,在《費加羅的婚禮》送審時,委員會的成員們甚至氣急敗壞地為他扣上「色情芭蕾之父」的名號。

 多年之後,艾庫曼已是譽滿全球的編舞家,他將自己的編舞風格歸納為「心理芭蕾」(Psychological Ballet),在今天看來仍然摩登、鮮活,還有點哲學思考的意味。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將托爾斯泰的經典人物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相結合,挖掘安娜驚濤駭浪般的情感世界。

 

文:香港文匯報 艾:艾庫曼

 

文:你為何選擇成為編舞家?

艾:要成為編舞家,光有願望是不行的。編舞家是天生而非後天養成的。我的運氣非常好——命運給了我這個天賦,而我在很小的時候已經意識到內在的這種能力。7歲時,我已經有自己小小的芭蕾劇場,從那時起,我便清楚地知道我的一生將與編舞密不可分。

 

文:當你在1977年建立Leningrad New Ballet 時,什麼樣的「新芭蕾」是你想去實驗的?在那時,是什麼驅使你那麼想要在芭蕾世界中作出改變?

艾:首先,我需要我自己的劇場,一個讓我實現腦中計劃的平台。但那個時代的芭蕾,其僵硬的學術界限,不可能讓我有這樣的機會。我感到幾乎要窒息了。所以,我選擇了一條自由創作自我表達的路,去開啟上天賜給我的潛能。這條路對我和我的夥伴們來說都殊為不易,然而,我們成功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芭蕾劇場,指向一個當代人的內在世界,並且,儘管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急劇的變化,我們仍得以保持它的藝術獨特性。

 

文:你的作品關注當代的現實,但並不拋棄古典芭蕾的形式。在你看來,古典芭蕾和當代芭蕾的關係是甚麼?

艾:我的作品融合了古典主義、現代舞,與其他潮流的特徵,但並不局限在某一種中。我們已經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心理芭蕾,致力於延伸身體作為認知一個人的靈魂與精神的工具的能力。在這方面,聖彼得堡艾庫曼芭蕾是史無前例的。它對當下的指涉(包括對永恆的哲學命題的思考)反映了我們去無限切近「人」——這一通往宇宙秘密的鑰匙——的渴望。這正是我們的創作特性。

安娜的悲劇與死亡

文:你如何定義「心理芭蕾」?以《安娜.卡列尼娜》為例,如何在芭蕾中呈現這麼複雜的故事中的精神層面?挑戰是甚麼?

艾:「心理芭蕾」聚焦於發掘人的內在世界,運用造型語言來追求對人的靈魂和心理世界的理解。要解釋在我們芭蕾中,托爾斯泰小說的複雜心理背景是如何被表達的,並不是那麼容易。藝術手法是難以被描述或詮釋的。我唯一可以告訴你的,是身體語言是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包涵著許多先前世代的情感生活的無價的信息。破除它的密碼,會讓你得到最好的藝術工具,領導你的創作能力無限延伸,沒有邊界。

 

文:你怎麼看待安娜這個人物?

艾:首先,這是一個女人的悲劇。她發現自己對一個男人產生致命的感官的熱情,並無視道德的規範與家庭的原則,只追求個人的快樂。她被對情人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所挾持著,那種癡迷摧毀了她的心,並喚醒了女人天性中黑暗而不幸的特質。卡列尼娜的歷史就是精神墮落的記錄,她的悲劇和她的死亡——道德上和身體上的。

 

文:為甚麼選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

艾:與我為何選擇托爾斯泰的小說是一樣的道理,它給了我啟發與創造的能量,投射出我內心藝術想像的流動。總的來說,柴可夫斯基是我最喜歡的作曲家之一,我已經運用他的音樂創作了六個演出,並將很樂意再做一次。

心理分析大師托爾斯泰

文:當開始創作《安娜.卡列尼娜》時,你是從對這個人物進行心理分析開始的嗎?用佛洛伊德的方式?

艾:事實上,在托爾斯泰的小說中,他已經給出了對安娜本性的令人驚嘆的深入而精確的心理分析。對我來說,他是最偉大的作家——真正的心理分析的創立者。遠在弗洛伊德之前,他就已經沉浸在筆下角色未被發掘的心理領域中。那就是為何我不能說當我在創作這個作品時,是被20世紀的某些科學理念所引領的。所有創作性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已經包含在小說的文本中,我只需要激發自己的能力,去在字裡行間、那些已被熟知的東西中發現未知的元素。

 

文:《安娜.卡列尼娜》這個作品與你其他的作品相比,有何特別之處嗎?

艾:這個很難明確回答。一方面,每個艾庫曼舞團的演出都很獨特。在準備一個新演出時,我會沉浸在自己所選擇的題目中,比如,我曾沉浸在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羅丹的世界中超過一年。但另一方面,我們所有的芭蕾又遵從於同一個創作哲學,將心理劇場的傳統與舞蹈藝術相結合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安娜.卡列尼娜》全面地反映出我們對於托爾斯泰小說完全獨特的詮釋,展現出那些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認知的想法。正是最豐富的舞蹈寶庫讓我得以在這個作品中成功觸碰到獨一無二的情感與心理深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

相關新聞
波里斯.艾庫曼 走進安娜.卡列尼娜的靈魂深處 (圖)
澳門:激動人心的《萊茵的黃金》 (圖)
澳門藝術雙年展—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會
生命的抉擇《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圖)
影音館:《情迷藍茉莉》the great depression (圖)
新戲上場:死得悲烈《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 (圖)
對照記:一代盛世—《大香港》 (圖)
百家廊:人生遺夢 (圖)
琴台客聚:孟若,孟若,其意若何?
翠袖乾坤:夢寶盒
古今談:西方草藥治氣管敏感
生活語絲:故宮
演藝蝶影:女性主義始祖美狄亞
此山中:塵世之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