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戲上場:死得悲烈《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0-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潮騷》、《白蟻之巢》、《金閣寺》等,是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為人熟悉的作品,當中尤以《金閣寺》為最。印象中的三島,停留在文學的層面上,知道他是日本當年最被看好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從他的長篇著作《金閣寺》中,得知他骨子裡崇尚悲劇性的幻滅美學,而恰恰他也貫徹這一理念,以最驚人悲壯的方式了結自己的生命。

 他的死亡,猶如一個觸發點,引發幾件頗具爭議的事。其中最被廣傳的,無疑是他因為諾貝爾文學獎輸給川端康成,而被謠傳不憤自殺。有趣的是,川端康成似受其自殺影響,認為自己是導致三島走向死亡的「原因」,三島死後17個月(1972年),他也步上自殺之路。三島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品的傳譯率相當高,本身亦是多產的作家,如果他沒有以極端的方式了結自己,或許也如村上一樣,成為日本每年諾貝爾獎勢必追捧的作家。

 除了引發「連鎖式」的自殺風潮外,三島本身所持的價值觀與極端的思想,也極具爭議性。由已故導演若松孝二執導、現正上映的《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正好從側面出發,以1970年日本防衛廳事件為背景,從政治層面,剖析三島由紀夫。

 三島是備受景仰的文人,也是最激進的政治分子。當年,有感於日本自衛隊的不思進取,多番游說自衛隊政變不果後,他組織「盾會」,帶領四名成員,在自衛隊東部總監室,綁架高官,盾會成員集合800多名自衛隊隊員後,走上陽台,高聲吶喊,要求大家放棄物質文明,成為一個真武士。然而事件沒有人和應,三島最後以象徵武士精神的方式──切腹自盡,以表其愛國情操及悲憤的心情。

 大家對三島的政變行動褒貶不一,事件沒有引來政治上的改變,三島被人標籤為激進極端的愛國分子,認為他將武士道精神演繹得太過火了。若松作為獨立導演,拍攝手法一向以大膽尖銳見稱,這次電影也十分到位地將三島文學以外的政治追求,以「實錄」的方式呈現出來。畫面雖然略為粗糙,卻有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質感,三島在電影裡,死得壯烈,觀眾可以感受他文人入世的精神面貌。 ■文:笑笑

相關新聞
波里斯.艾庫曼 走進安娜.卡列尼娜的靈魂深處 (圖)
澳門:激動人心的《萊茵的黃金》 (圖)
澳門藝術雙年展—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會
生命的抉擇《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圖)
影音館:《情迷藍茉莉》the great depression (圖)
新戲上場:死得悲烈《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 (圖)
對照記:一代盛世—《大香港》 (圖)
百家廊:人生遺夢 (圖)
琴台客聚:孟若,孟若,其意若何?
翠袖乾坤:夢寶盒
古今談:西方草藥治氣管敏感
生活語絲:故宮
演藝蝶影:女性主義始祖美狄亞
此山中:塵世之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