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4年1月4日,美國「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後的假想圖。資料圖片
就在嫦娥三號升空前兩個月,印度發射火星探測器,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火星探測的國家。雖然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就此大方送出祝福,並重申中國和平利用太空、不搞太空競賽的一貫態度,但印度此舉無疑引起國人對火星以及深空探測更大的期待。為此,業界呼籲深空探測提速,中國或於2018年進行火星探測。
建議借鑒印度技術
航天專家龐之浩表示,雖然倉促發射的印度火星探測器尚不能對中國航天地位構成挑戰,但其系統集成技術具有獨特特色,並廣泛採用的國際合作,從而少花錢,多辦事,這些值得中國借鑒。
「現在我們有很多專家已經不再研究探月,而是研究火星了,就是中國人要怎樣進入到火星,現在還有的人議論是先到火星還是先到水星還是先到小行星」,探月工程高級顧問欒恩傑說,中國深空探測對技術、科學、科學熱情的推動都是極大的,意義非常深遠。
官方尚未公佈計劃
雖然官方並未公佈具體的計劃及時間表,但一些學術討論已顯示出中國深空探測未來計劃的雛形。在2013年北京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專家提及,將在2030年前將進行火星探測、深空太陽觀測、小行星伴飛和着陸、金星探測、木星探測和火星取樣返回等多個深空探測項目。
其中,2018年左右中國將進行第一次火星探測,探測器包括軌道和巡視器,2020年左右將發射深空太陽天文台,2020年至2025年之間先後進行小行星伴飛和附着探測器以及金星探測器的發射,2025年至2030年先後進行木星探測器和火星取樣返回探測器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