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嫦娥三號月球車着陸器。新華社
人類歷史曾發生過兩次大規模探月熱潮。一次是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太空爭霸期間;如今這次則是進入21世紀後,多國參與的探月熱潮。航天專家龐之浩表示,隨着政治、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現在的世界探月活動與冷戰時期開展的第一次探月熱潮有着明顯的不同。
龐之浩指出,人類探測月球的目的由冷戰時期主要滿足政治和科學需要,改變為把科學探索和經濟利益相結合,以探測月球資源為主,為未來月球資源開發、利用打基礎。
如今探測月球的規模更宏大,各國將陸續發射多種採用最新技術成果的先進月球探測器,研究月球礦產資源的分佈與利用,進行月球特殊空間環境資源的開發。截至到2013年11月,人類總共發射了130個月球探測器,探月的成功率僅為50%,但從1994年至今發射的各類月球探測器無一失敗,這表明人類的探月技術有了較大提高。
20世紀美蘇壟斷月球探測的局面已被打破。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和美國等國家或組織都紛紛進行月球探測,未來還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且逐漸轉變成以國際合作方式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