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老去的地方,每令人尋味。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一部台灣出版的書:《爛漫年代。西門町》,(推守文化,二○一二年十一月),翻着翻着,往事便湧心頭。
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多番赴台北,年輕的生命,浪蕩在西門町,穿梭重慶南路,進出別有品味的咖啡店,翻着翻着那買來的一疊書,時光是那麼靜好。闊別多年多年後,今年夏天曾往一遊,真有人面桃花之感,以前的西門町,已不可尋了。
這部《爛漫年代》,記載了台灣一班文化人如隱地、舒國治、張國立、駱以軍等對這地的憶念。隱地說「純喫茶」的店子:
「什麼『純喫茶』,根本就是『接吻店』嘛,在公開接吻不被接受的年代,這樣的店給了小情侶們隱密的空間,喝茶或者飲咖啡,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純喫茶』,情人們可以偎在一起,擁抱在一起,細語、輕吻或熱烈地接吻。」
這「純喫茶」,我沒去過,因為我沒有「情人」。反而一些茶藝館,和台灣的朋友曾光顧過,那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有雅座,有廂房,坐進去,便有打扮嬌嬈的美眉,為你泡茶,和你談古說今,和你猜枚,輸了就喝茶。每一次,我都是滿肚水的走出來。
這種茶藝館,二千年在廣州亦見,曾和李育中、費勇等一起跑上去,喝茶、下棋,真是別有風味,但始終欠缺了西門町那種旖旎風光。
西門町還有很多「風味」,台北的老文化人「不敢」回憶。如出名的「牛肉場」。所謂「牛肉場」,並非宰牛賣牛肉的地方,而是娛樂場所,一種可歌可舞甚至美豔女子歌舞至興奮時剝光衣服的地方。光顧者有男有女,歌罷舞罷脫罷,沸騰的觀者便猛送紅包。真正是「樂而不淫」。記得有年,一班香港作家前往捧場,有貌似嚴肅者更擠到前排,要看個真章。
西門町真個是爛漫之地。我那時最喜逛中華商場、最愛看那穿過西門町心臟的鐵路,吃着小食,看火車駛過,那種逸致情景,忘不了。
那時台北還沒有誠品。我們最喜流連的是重慶南路的金石堂,二樓店側有咖啡室,淡淡的香味每飄進鼻腔。書香、咖啡香,構成了一幅在腦海不能洗去的人文風景畫。
一九八九年,帶朋友專程探訪那聞名的明星咖啡館,可惜歇業了。這「明星」印着白先勇、黃春明、陳映真、陳若曦、林懷民等人的足跡。到二○○四年重新開張時,那種風味已去。今天的香港文化人,有誰還知道這咖啡館的輝煌呢?
入夜後,西門町街邊的小食最堪回味,我必吃通街;但有一味「烤小鳥」,很多朋友都嗜吃,我卻不忍。怎吃得下去?
這部《爛漫年代。西門町》,是懷舊之書吧,記錄了西門町在聲、色、藝中擺蕩。書中的作者大都老矣,而西門町卻「新生」了,年輕了。歲月如流,老的西門町,只留在記憶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