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我今年八十七,常被人問起長壽之道。其實在今天,年過八十不稀奇。因為生活環境的改善,醫療條件的進步,再不是古時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了。香港的男女平均壽命都已超過八十歲。我正奇怪以香港的空氣污染的嚴重、居住條件的狹窄、社會福利的不足、政治氣氛的緊張,何以人們仍然長壽,並列世界前茅?如果生活環境和社會福利一如北歐等人口稀疏的國家,豈不是人人都可活上百歲?
所以,我認為我的高齡,也並沒有什麼養生之道。而且生活方式,還有些是被認為有違健康的。比如,我的運動量極少,只是早晨做十分鐘的柔軟體操,甚且步行也不多,因為我很少出門閒逛。吃的,我一般不戒口,肉照吃,甜可食。對一些高膽固醇的東西,如肝臟之類的肉食,也不迴避。如茶樓的「豬膶燒賣」,也照吃如儀。有人送上一顆朱古力,也毫不猶豫而吞下。
我認為長壽之道,首先要心情開朗,無牽無掛。生平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我一生絕無「偷呃拐騙」,不為名不為利,淡泊人生。有兒女孫兒,自覺已甚滿足,夫復何求。特別對比內地政治運動頻仍,不少朋友、門生因此經歷坎坷,或有因此喪失生命。於是自忖十分幸運,如當年全國解放之時,堅持回國參加建設,而不是被勸說留守崗位,必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鬥得死去活來。如此回顧,便覺十分滿足,心情因而開朗,從來不怨天尤人,是為長壽之道。
其次,有人因身體有若干小毛病,憂心忡忡,這種顧慮,反而有傷身體。隨着年紀增長,各種小毛病隨之而來,是正常現象。「既來之,則安之」,要看醫生的便去看醫生,何必常掛心中?
此外,我不煙不酒,無不良嗜好,也是健康之道。
最後,老人應有所寄託。我退休以後,以讀書寫作為樂,日寫千字,專欄三個。以文會友,每有回應,不亦樂乎!
有老伴,有老友,有可愛的小孫子,飯局頻頻,活動多多。間中作短途旅行,調節生活,不長壽也幾稀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