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嚮往藍天白雲、清新的空氣。 網上圖片
湯禮春
對於空氣,我過去並不在意,因為它摸不着看不見,它在我心中只是個概念。
可今天它對於我和許多人一樣成了有形的東西,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因為它已經影響到了我們日常的生活,關係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多年來,我的嗓子都愛發乾發癢,有時還痛,到醫院去看過多次,都說是慢性咽炎,可是打針吃藥都只能管一時,隔不了多久就又犯了。我曾到處打聽民間良方,也曾多次上網查詢,各種方式都試過,可都不能根治這痼疾。為了緩解這咽部的難受,我不得不口袋裡總裝着「潤喉片」、「清咽糖」、「西瓜霜」之類的,不時地掏出來含上一顆,平常喝水也不能喝我鍾愛的綠茶,而總是在杯中泡什麼「羅漢果」、「胖大海」、「菊花」、「蘆根」之類的清咽代茶飲。同時,我還患有慢性鼻炎,每天晚上睡覺必備「鼻通」之類的噴劑,否則就會因鼻塞而睡不成覺。
在這樣的情景下,去年夏天,由於我所生活的城市酷熱難受,我只好逃到廬山去避暑。一到廬山,山風陣陣,我頓時覺得清爽許多。清晨,抬頭看那滿山遍野的綠色森林,深呼吸一口,一股清新的空氣頓時沁入肺腑,怡人舒適。頓時,我感覺到空氣的重要,平時,在大城市裡,那混濁的空氣已經麻痺了我們的嗅覺,也只有到這翠綠的山野,喚醒我們的嗅覺,我們才能判斷出空氣的好與壞。
在廬山避暑的一個月,我的咽喉總是很清爽,它讓我忘了咽喉不適的問題;而鼻子同樣也沒有乾澀、堵塞、我帶去的「鼻通」噴劑居然沒有用過一次。可一回到大城市,不出幾天,我的咽喉部位又開始難受了,鼻子又開始堵塞了,這讓我深切地感覺到了污濁空氣是致我咽喉不適和鼻塞的主要原因。
當我把這個感受告訴周圍的熟人時,立時引來了許多的共鳴。鄰居大爺告訴我,他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和哮喘,每年冬天都咳喘得難受,這個時候他只有逃到在澳大利亞生活的女兒家。一到澳大利亞,就感覺那裡的天特別藍,空氣特別新鮮,他的支氣管炎和哮喘就好了許多,還有一個女兒在德國的大媽告訴我:她的女兒和外孫每次回國,只能待三天就要回德國,因為這裡空氣太差了,她們受不了。有一次,因為她病了,女兒和外孫多待了兩天,結果女兒、外孫就開始咳嗽,外孫還發起燒來,不得不到醫院去打點滴。空氣好的地方也不一定都在海外,國內也有。一位聲樂老師告訴我,他為了保持聲線不遭污染嘶啞,醫生建議他每年冬天去海南島生活半年,他每年到海南島生活的半年中,嗓子就變得清亮了許多,有一次還誤打誤撞地參加了當地的一個群眾歌詠活動,居然拿了個金獎。還有一個鄰居嗜好釣魚,可我有好長時間沒看見他扛着釣魚竿出門了。有一次,我遇見他,問他是不是吃齋念佛了,不再釣魚殺生時,他卻指着天說:「這麼差的空氣,魚兒都不願出來吃食,釣個鬼魚!「從這些熟人的感受看來,空氣對我們太重要了,它關係到我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然而可悲的是,我們所生活的大城市空氣是多麼的污染,我們猶如整日生活在毒氣罐裡。污濁的空氣無時不刻在侵蝕着我們的肌體。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你只要到大街上轉一圈回來,你摳出的鼻涕肯定是黑的;你再到醫院去打聽打聽,患肺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多半患肺癌的人並非是吸煙燻黑的,而是被城市的煙塵污染的。
君不見去年入冬以來,中國的許多大城市都遭受到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霧霾不僅讓許多飛機停班誤點,還使得許多中小學停課,也使得許多習慣晨練的老人們望而卻步。走在大街上,戴口罩的行人比比皆是,醫院也是人滿為患,患者比平日多了好幾倍。空氣越來越顯示它的重要性了,它在告訴人們:別看空氣摸不着,它可以變成一頭兇惡的狼,一個骯髒的魔鬼。
由此,我們不得不開始重視空氣這個東西了。我們這才驀然發現:污染的空氣並非是自發的,而是我們自己製造的。你看看大街上,一輛輛的汽車川流不息,似乎永遠沒有盡頭。那排放的尾氣不僅衝擊着我們的鼻孔、肺葉,而且還衝破了天,讓天也變得喜怒無常神經質起來。可歎的是:儘管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汽車尾氣排放的嚴重性,可還都在為能擁有一輛小汽車而驕傲,還都在爭先恐後地去學駕駛;既使只有半個小時的路程,也非要去打的。我們的城市還在為年產百萬小汽車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甚至還在謀劃未來讓我們的城市年產汽車過千萬。
再看看那些清潔工,為了省事還在將垃圾就地焚燒,那煙塵瀰漫不亞於一場戰爭的硝煙,可當我們捂着鼻孔,試圖上前勸說制止時,那些清潔工並不以為然,還會不屑一顧地說:「這關你屁事!「當我們到有關部門去投訴時,那些高居在廳堂裡的人往往會不痛不癢地說:「知道了!」或是無可奈何地攤開手說:「我們已經三令五申叫她們不要焚燒垃圾,可她們不聽,我們能有什麼好辦法!現在清潔工不好找,要不你來試試!」噎得我們透不過氣來。
雖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投訴,可那些燒垃圾的煙塵照樣每天在我們的城市升起。還有我們的城市榮稱有一萬個建設工地,要改天換地變新貌。到處都在開挖地鐵,修高架,到處都在拆房,建新樓盤,整個城市都籠罩在開挖的機器轟鳴聲和粉塵之中。這些粉塵讓日月無光,讓樹葉打蔫,讓鳥兒躲藏,讓花兒沒有了顏色,讓金桂沒有了香味,讓狗兒貓兒都瞇縫起了眼,倦縮在角落裡沒有了生氣。讓人們髒了頭,迷了眼,痛了喉,塞了鼻,不想唱歌,不想跳舞,少了許多生活的樂趣。
我常常想:為什麼要一萬個工地一起開挖呢?為什麼不事先規劃好分期分批地施工呢?人家莫斯科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有了地鐵,就連我們的首都北京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就開通了地鐵,而我們的城市為什麼要等到現在道路堵塞不通、車滿為患了才開始建地鐵、修高架呢?還有為什麼不將這一萬個工地壓縮到一千個工地,集中精力、財力、勞力一口氣完成,再去完成另一個一千個工地呢?這樣分批分批的快速完成總比一萬個工地同時施工,而都要拖上三五年要減少粉塵吧!再說地鐵的開通就能減少汽車的生產和排放嗎?再者蓋再多再美的樓盤,未來的老百姓買得起嗎?未來的老百姓因為空氣的嚴重污染而導致各種疾病和癌症,在現在醫保不健全的情況下,一個家庭有一人患癌就等於滅頂之災,不是買房而賣房了!失去了身體的健康,城市再美,高樓再多,道路再通暢,對患者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為了我們能健康地活着,為了我們生活的質量,大家重視起空氣來吧!否則,我們人類將會在這污染的空氣中窒息而亡。
因為有了對空氣的感受和感悟,誠然,我叫兒子把小車賣掉而騎電動車,我自己也堅決不打的,不論遠近都堅持用自行車代步,每當我看到路邊有焚燒垃圾和樹葉的都會上前勸說和制止,見到有拆遷工地不灑水而作業的就去投訴。
我深信,改善空氣質量,人人都有責任,我願從我自己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