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浩
手頭上撰寫中的劇本,計劃在三月頭就要開拍,所以目前正埋頭苦幹、全情投入地趕製劇本,但同時又已經要着手進行選角,在二、三月公司將會同時開拍多部劇集,劇組之間已經開始要展開演員爭奪戰。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額外工作,就是要為招募見習編劇而進行面試。
過往十幾年,在招募見習編劇時,都出現一個現象,就是在經濟好的時候,招請回來的新人,質素普遍都只屬一般,反而在經濟差的時候,則有機會請到質素較佳的編劇。原因是業界過往不着重培訓人才,起薪點低,發展前景不理想,這樣又怎可能吸引到人才入行。但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其他行業的前景也不理想,而編劇的起薪點維持不變,相對起來,反而就變成不太差,於是質素較佳的人才也會考慮入行。
這個年頭,雖然百物騰貴,但經濟環境不算差,然而這次的面試卻一反過往的現象,應徵者的質素頗理想。執筆當天跟兩個廿來歲的年輕人進行面試,兩人有幾個共通點:首先,他們雖然來應徵電視編劇,但他們都不諱言已放棄了看港劇多年,要他們數一數他們喜歡的劇集,《馬場大亨》、《烈火雄心》全都是十多年甚至廿年前的作品,現在他們只會看美劇或日劇。但因為他們得知我們的電視製作是以美劇為標準,於是就重燃起他們對港劇的希望。
應徵者的另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並非剛剛畢業,而是經已入行幾年,曾經參與過電影及電視劇的創作,並從事過其他製作上的崗位,對整個拍攝的程序有一定程度上的認識。以前見過不少新人,他們入行都不過是想借電視編劇為一踏腳石,而最終目標是想當電影的編劇或導演,在他們心底早把電視編劇看低一線,但當中不少人連電視編劇也當不好,甚至最終選擇放棄轉行。
我感到很奇怪,既然他們已在電影圈工作,何以會反過來投考被視為層次較低的電視編劇?原來他們覺得在電影行中當新人,永遠只能聽指使工作,老闆叫你寫甚麼就要寫甚麼,寫完第一稿之後,依照阿頭吩咐修修改改,再寫第二稿,可以參與的創作有限,但電視劇講求集體創作,即使只是個見習編劇,但由大橋構思、人物角色設定,以至分場,都可以一起參與,這才是真正的創作。
另方面,兩位應徵者亦提到,電視的運作可以加速創作成長。電影工作在完成劇本之後,就會進入籌備及拍攝程序,一切有關劇本的創作就會暫時停止,但電視台是密集式的運作,劇本完成之後,會交給導演們去籌備及拍攝,編劇組馬上又要投入另一套劇集的創作,雖然工作密集又勞累,但容易累積經驗,成長亦會較電影創作快。
經過一輪面試,兩位年輕人的表現都相當不俗,最重要是他們都對行業充滿熱誠,其中一位甚至表明願意把一生都投資在這個行業上,如無意外,相信他們好快就會成為我們的新同事。
過往因為缺乏平台,電視成為了沒落行業,港劇多年來一直在走下坡,所以無法吸引具質素的新人入行,但隨着流動電視即將啟播,相信會掀起另一個港劇的黃金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