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剛
今年的施政報告被廣泛地認為是暖民心求實際看長線的好藍圖優計劃,儘管反對派嗡嗡叫去叮無縫的雞蛋,只要港人勇往直前排除干擾、發揮能力各展所長,藍圖一定會變成現實。
特首剛發表了第二份施政報告,非常突出地制定了扶貧安老助弱、予青年展能進修機會、大力發展房屋等當今港人急需的方案。在踏入新的一年,港府在上層建築方面將全力進行政改諮詢,在經濟基礎方面,正如中央屢次指出,將重視照顧民生,而現下最為老百姓所關注的自是貧、病和房屋,青年則就學與就業最感彷徨。施政報告重點闡述了對這些方面的具體措施,每年大概需100億元的費用。這有的放矢的扶貧解困,總比以前「派糖」用了二千億更為實際到位。
反對派本着他們那逢中必反、凡政必攻的原則,本來是無縫可叮無懈可擊的報告,只好藉着未有突出惠及中產於是就嘩聲大叫。其實,正如老百姓皆知,如果反對派不是時刻反對阻撓政府依法施政、不是發動「佔中」及其他系列破壞經濟的活動,香港政經形勢與日俱增,七百萬市民都會受惠,中產以至富人都會隨之豬籠入水。破壞香港經濟和中產收入的正是反對派的劣行。反對派對增地建房、交通基建、惠民措施、扶貧補助,處處設障宗宗反對,對老百姓的所謂關懷是口惠而實不至。幾個號稱代表大眾的議員,在議會上只會誇誇其談、激進違規,乾??高薪然後敷衍塞責、叫完口號掟完道具便溜去歎茶。
本屆政府努力解決房屋問題
房屋問題其實在香港存在已久,今屆政府追本溯源,首先全面檢討可建房屋的地源問題,因而提出幾個方案,但是反對派立刻以所謂保育環保反對兩地融合等虛構理由處處阻撓,與增建房屋的為民措施角力。老百姓應該明察事情的真相,要支持政府獲得可以建房的土地。有地才有房,否則緣木求魚,要多建房屋只是空想。
立業和成家的青年也是急待解決居所的一群,增建房屋也能為他們解困。施政報告除了給他們以資助,還給他們指示方向:如果本港暫未能為其提供升大的學位,還可以到外地和內地。內地高專教育質素不斷提升,學風良好;往外國留學,學成後也有回國效力的機會。去年習近平主席親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他勉勵留學生早日學成報國為民,留德學生激動地給他寫了信,習主席近日也給他們回了信,表示對留學生的愛國情懷深表欣慰。我的鄉賢容閎1847年往美國讀書,被稱為我國第一位留學生。自始以後,留學歐美東洋和其他國家的相繼無數,愚也謹附驥尾。談到留德學生,首先會記着周總理和朱德元帥,隨之是很值得欽敬的季羨林大師。所以說,有條件的讀大學進研究院未嘗不是好事,但需要有毅力和正確方向,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當學有所成時,可以有「會當凌絕頂」的自豪,但不必懷「一覽眾山小」的自傲。港地學者群中有些堅持偏見不服海納百川、忘記歷史不顧現實,自彈自唱地走上獨木橋。這些飽讀詩書的「學者」,不會是我們朝代的促進者。
港人應該排除干擾全力謀發展
香港人其實有着很多頁光榮的歷史。打從19世紀的一灣小漁村,孜矻地創建成立足東亞的貿易商埠;然後經歷了日寇侵佔的摧殘,戰後以無比毅力和飛快速度復原,數十年內成為屹立亞洲的經濟巨擘和祖國南方的明珠。百多年來的成長發展當然和祖國腹地支持、人民灌溉密切相關,但與港人刻苦耐勞、靈活創意、敢於挑戰的精神也大有關係。回歸以來,港人得到了自由民主,從殖民統治者手中取回了「港人治港」的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的光輝大道上正應大步邁進,為什麼我們前進的動力卻被反對派絆住?由我們自行選出來的政府卻不斷地被反對派無理責罵挑釁,使到施政事倍功半舉步維艱。無數的事例表明,不少為民便民措施被拖延被擱置。執事者不能放開拳腳發揮能動,亞洲躍進的「小龍小虎」竟然成為「病貓」,給別人窮追步步進迫。
今年的施政報告被廣泛地認為是暖民心求實際看長線的好藍圖優計劃,儘管反對派嗡嗡叫去叮無縫的雞蛋,只要港人勇往直前排除干擾、發揮能力各展所長,藍圖一定會變成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