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電車110周年 化身戶外電影院


放大圖片

■電車車廂將展出《十號風波》、《烈火青春》、《月滿軒尼斯》及《胭脂扣》相關劇照。

若要選擇一件有象徵意義、又能代表香港的物件,電車必定是首選。1904年電車開始投入服務,每天接載市民往返目的地,見證香港百年歲月,也是數代人的集體回憶。今年適逢電車投入服務110周年,電車公司與電影文化中心合作,挑選三部與電車相關的電影作戶外放映之餘,更於三十輛電車車廂中,展出相關的經典電影劇照,讓大家回味精彩片刻。

電影文化中心今次挑選的三部電影均有其時代意義,分別是1959年的《十號風波》、1982年的《烈火青春》及2010的《月滿軒尼詩》。項目負責人張雯表示:「從三部電影中,可以看見電車功能的轉變。譬如《十號風波》,電車那時是香港主要的交通工具,大家每天都會搭乘;到《烈火青春》,大家在電車上嘻鬧;再到《月滿軒尼詩》,電車已成為一件有代表性、有歷史意義的交通工具。我們希望透過電影帶出電車的象徵意義,譚家明(《烈火青春》導演)是否故意挑有軌的火車,讓角色在裡面做出越軌的行為,觀眾可以留意一下。」三部電影,三個年代,見證電車在香港歷史及電影史的軌跡。

同時,三部電影也反映出香港人生活的轉變,《十號風波》描述一同住在天台木屋的眾人,如何在颶風吹襲時保衛家園的強悍精神;而《烈火青春》的張國榮、葉童,也讓人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城市風貌;至於《月滿軒尼詩》,則生活氣息濃厚,張學友、湯唯平近親切得猶如我們身邊的一個朋友,此片將以35mm格式放映。放映後將設映後座談,邀來影評人、文化評論人一起與觀眾交流。屆時,屈地街電車廠將化身戶外電影院,觀眾得以在投射於電車車身的影像中重溫昔日電車故事。

文:笑笑

戶外放映

日期:15/3(月滿軒尼詩)、12/4(烈火青春)、10/5(十號風波)

時間:晚上七時

地點:西環干諾道西屈地街電車總廠

相關新聞
賀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法國五月藝術節2014 (2014-03-01) (圖)
電車110周年 化身戶外電影院 (2014-03-01) (圖)
西九今日舉辦「自由躍」 (2014-03-01) (圖)
香港亞洲酒店藝術博覽會 一睹頂尖藝術品 (2014-03-01) (圖)
走東走西:走進夢幻宮殿 (2014-03-01) (圖)
古老文明遺存:梅山文化 (2014-02-26) (圖)
星級爸媽使出渾身解數 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2014-02-26) (圖)
兩岸四地名家海南對話:兩岸文化交流需要不斷實踐 (2014-02-26)
戶外音樂起動 街頭藝術有得做 (2014-02-22) (圖)
走東走西:虎媽再「闖禍」 (2014-02-22) (圖)
走東走西:隔紙唱戲 對影抒情 讓皮影動起來! (2014-02-22) (圖)
港經貿文辦參與台灣燈會推廣香港 (2014-02-19)
無聲天使繪圖鼓勵閱讀 (2014-02-19) (圖)
情繫花鳥--周伴娟與花神會 (2014-02-19) (圖)
ifva同你一齊講故事 (2014-02-15) (圖)
走東走西:鐵托的藍色列車 (2014-02-15)
走東走西:村上春樹回應小鎮抗議 (2014-02-15)
探「書」的價值與閱讀的本質─記2014台北國際書展 (2014-02-15) (圖)
麻山深處《亞魯王》:西部苗人的精神信仰 (2014-02-12) (圖)
祭祀亞魯王:魂兮 歸來 (2014-02-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