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富厚堂。 網上圖片
馬承鈞
馬年新正遊南方,歸來途經長沙,想起這裡距婁底只有150公里,便轉車去婁底,為的是探訪「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故里。
曾氏故里在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富乇村的鰲魚山下,清代稱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這裡與湘鄉、湘潭、衡山、衡陽四縣市毗鄰,四周青山逶迤、綠水盈盈,風光極為怡人。
故居名曰「富厚堂」,又稱毅勇侯第,當地人叫「宰相府」,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典型的湖南明清樣式建築群。繞過門前半月塘進入正門,整個故居由八本堂、思雲館、求厥齋、舊樸齋、藝芳館和藏書樓、輯園、鳧藻軒、八寶台等組成。園內有池塘、假山、棋亭等,一派江南園林風光。最重要當數思雲館和藏書樓了,思雲館包括白玉堂、黃金堂、萬年堂、大夫第和富厚堂,藏書樓藏書30多萬卷,乃我國保存完好的最大私家藏書樓之一,僅次於寧波天一閣。故居有「中國最後一座鄉間侯府」之譽,如今是國家4A級旅遊區、「新瀟湘八景」之一。
館內介紹:曾國藩(1811-1872),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創始人和統帥,是清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作為中國近代史一位重要人物,曾國藩被推崇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60年,功業無人可比。其著作和思想影響深遠,被譽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楷模。毛澤東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足見曾氏影響之大。
我看富厚堂,雖雕樑畫棟卻不顯富麗堂皇,顯得莊重樸實。中廳門上懸有曾國藩所書「富厚堂」三個紅底金字。故居結構有點像北京四合院,看一旁說明,它始建於清咸豐七年(1857),建成於同治四年(1865),此時曾國藩已在京為官多年,想必是受京師建築格局影響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曾國藩得知修屋共耗資七千串時曾為之駭嘆,認為太鋪張了。他在日記中寫道:「餘生平以起屋買田為仕官惡習,誓不為之」,自此絕不踏進新居半步。毋庸置疑,百餘年來曾國藩一直是位頗具爭議、毀譽參半的人物,既享有「中興名臣」之譽,又背負「賣國賊」罵名。改革開放以後,隨着政治開明和民主進程,這位滿清重臣也得到重新審視,故居也被有關上級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便是歷史的進步。
漫步在「富厚堂」,令人對曾國藩政治抱負和做人處世推崇有加。君可聞,曾國藩常懷冰淵惴惴之心,常以「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自勉,強調「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可見他不同於眾多官僚政客和士大夫,胸中自有一種恬靜和擔當。
曾國藩出身農家,終其一生與簡樸相伴。在思雲館,導遊介紹,身為高官顯貴,曾國藩卻膳食簡單,通常每頓飯只要一個菜,博得「一品宰相」美稱;30歲時他做過一件緞馬褂,每年只在喜慶日穿穿,三十年不製新的;在京城他不坐一品官轎,只坐普通藍呢轎子;他要求妻女媳婦每日紡紗、做鞋,新媳婦進門須下廚做家務;他強制家人不得擺譜顯闊,「出門宜常走路,不可動用輿馬」;他小女兒十幾歲時隨母到兩江總督府,穿一條綴青邊的黃綢褲,曾國藩覺得太華貴,命她立即換一條沒花邊的褲子;他見京城一幫世家子弟奢侈腐化,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堅持「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有這等嚴父,曾家老少誰也不敢越軌半步。
作為近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國藩一生秉承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旨意,把「齊家」擺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八字訣,制定出「尚廉、尚謙、尚勞」的家教家規,實踐了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的諾言,形成一套嚴厲、嚴謹的家風,贏得「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的美譽,也令曾氏後裔受益無窮。
最能體現曾國藩家風的,自然是享譽海內外的《曾國藩家書》了。這本家庭書信集含信札1500封,詳盡記錄了曾國藩從政、領軍30年間的心路歷程,涵蓋教子、持家、治學、交友、修身、理財、用人、處世、治軍、從政等方方面面。近年來筆者亦曾多次閱讀愛不釋手,曾氏行文自然、運筆流暢,在平淡無奇的「拉家常」中敘述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凸顯人文關懷,孕育真知灼見,具有極強的親和力、說服力和感召力,堪稱一部真實生動的人生寶鑒,感人肺腑的家風寶典。
家書中不乏令人警醒的格言,如:「知足則樂,務貪必憂」、「忠信廉潔,立身之本」、「功不獨居,過不推諉」、「禁大言以務實」、「家和則福自生」、「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慾養精」、「士有三不鬥:毋與君子鬥名,毋與小人鬥利,毋與天地鬥巧」、「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後」、「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一滴水可見陽光,拜讀《曾國藩家書》,真正達到「悅讀」境界,越讀越覺得受益無窮、歷久彌香。它的一字一句、點點滴滴,凸現作者的學養造詣和道德操守,它不愧中國古代家教範本、中華優秀家風的集大成者。難怪曾國藩能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之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正是靠這種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嚴謹家風,其子女後代個個牢記父訓,勤奮好學、廉潔處世,無一紈絝子弟,終成譽滿天下的名門望族。
曾國藩兩個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一個是著名外交家,一個是著名數學家;其兄弟五房出過240多位成功人士,包括光祿大夫、建威將軍曾紀官、曾廣鑾,翰林曾廣鈞,資政大夫曾廣江,刑部員外郎曾廣鎔,女詩人曾廣珊,教育家曾約農、曾寶蓀,翻譯家曾寶葹,化學家曾昭掄,教授曾昭枚、曾昭權、曾昭億、曾憲楷、曾憲柱、曾憲森,考古學家兼博物館學家曾昭燏,園藝學家曾憲樸,全國婦聯副主席曾憲植,研究員曾憲榛,出版家曾憲元,畫家曾厚熙,導演曾憲滌等等。
曾國藩曾是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在「極左」年代,這本《曾國藩家書》是絕不能面世的。今天我們能讀到這本家書,實乃國之幸、民之福也!今天看來,《曾國藩家書》何啻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含為人哲理、指導做人處世、持家教子的家風寶典。當今社會父母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國家民族的棟樑之才?翻閱一下《曾國藩家書》定會大有裨益。曾家何以能顛覆「富不過三」的潛規則,從這本家書也不難找出箇中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