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霑 網上圖片
彥 火
縱觀黃霑的作品,不啻是一個「我手寫我心」的性情中人,他譜的詞、寫的文章都是坦蕩蕩的真情流露。
所以用「心戚者則形為之動,情悲者則聲為之哀,此自然相應,不可得逃」(《三國》.嵇康)來形繪,並不為過。
我們從黃霑自我答問的《作家你為何寫?》一文,也可找到註腳:
為什麼寫?為什麼寫個不停?是不是心中的感覺,真的非公開不可?是不是真的認為自己的話,有益世道人心?非寫出來不行?
只知道自己真的想寫。一切都寫,赤裸坦誠的寫出來,對着世界,剖開胸腹,死而後已。
為什麼有這種自剖的需要?是什麼原因,令你這樣?作家,你為什麼寫?為什麼寫個不停?不休不止地將一切化成文字,才開心,才滿意。為什麼會這樣?掏出靈魂,讓世人覽閱。是什麼令你有這樣需要?有這衝動?(黃霑:《想到就寫》)
因此可知,黃霑許多作品都是剖白、掏心的肺腑之作,字裡行間躍動着一顆灼灼的赤子之心,其感人之處也源於此。
黃霑早慧,他十二歲(一九五三年)唸英文書院中一,開始向《中國學生週報》投稿,第一次掙稿費。黃霑說,幾塊錢,不在乎,重要的是鼓勵。
到了上世紀六○年代末、七○年代初,黃霑每次經常可收取二千多塊稿費了。
一九六三年黃霑香港大學畢業後,即在培聖中學教書。
一九六五年九月入英美煙草(香港)公司。
黃霑在「培聖」時已是相當活躍的業餘演員,並受「麗的映聲」張清之邀,寫了「偵探推理」橋段的劇本。
張清可能是讀了他在《紅綠晚報》寫的偵探小說才邀他寫劇本。
他入了英美煙草公司後,從來未放棄寫專欄賺外快,此時他的父親已過身,他繼承乃父遺產,無須挑起弟弟的教育費。
套李雪廬的話說,他寫作是打算多賺錢成家立室。
黃霑其時寫專欄與劇本,又有演出,這些正職之外的收入,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相當可觀。
寫作是黃霑最大興趣。
黃霑在大學念中文系,修的科目很廣泛,涉及地區性的如中亞音樂、印度音樂和佛教音樂等。
一九六五年九月,黃霑結束了教書生涯,轉入當時並不吃香的行業--廣告及市務。
他到「英美煙草(香港)」當「廣告部經理助理」。
他的工作是把英文廣告歌詞譯為中文,再配上原來的音樂。
這樣寫出來的詞因受先天的語言限制,含含糊糊,無法唱得清晰,黃霑難以有發揮餘地。
據李雪廬說,黃霑卻因這反面教材而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黃霑與顧家煇合作--由他填詞,顧作曲,寫粵語歌詞,則是始於大學畢業。
說起黃霑與顧家煇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七九年由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羅文主唱的《獅子山下》。(「黃霑十周年祭」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