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日本九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這場天災已過去三周年,但在這一千一百天內,日本政府不但在善後福島核洩漏污染方面難如人意,反而在「擁核武」方面也傳出許多雜音,甚至是叫囂。不但惹起日本國內堅持反核人士的強烈不滿,亦引起國際社會的警惕,甚至日本的盟國美國也發出擔憂的聲音。
當下,日本國內對於是否重啟核電站仍爭論不休。一方面是對三年前滿目瘡痍景象仍歷歷在目的主流民眾,堅決要求無核生活,他們無法再次承受核災害造成的巨大破壞力。三年過去,仍有13萬人被疏散他鄉,有家難回。而另一方面,安倍表示,對於零核日本沒有信心。安倍政府召開相關閣僚會議,確定了新《能源基本計劃》草案,決定將核電定位為「重要的基荷電源」,迫切要重啟處於封存狀態的48個商用核反應爐,甚至還會建設新的核反應爐。有分析指,之所以稱「基荷電源」而非「基礎電力」,也是有意用陌生詞彙,減低刺激反應。日本政府從棄核的菅直人,到模稜兩可的野田佳彥,再到重啟核電的安倍,恢復用核決心日益增強。因為內憂外患的安倍知道,資源緊缺的日本若一直靠進口國外的能源填補核電力缺口,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壓力,影響民眾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製造業。潛心發展日本經濟的安倍,「用核」是解決經濟成本的根源,重啟核電從而降低電價,改善生產,促進出口,達至經濟良性循環,安倍政府才能有民望基礎實施別的計劃。
日本「擁核」惹國際社會關注
不過,除了經濟利益的考量因素,其右傾化路線,引致國際社會懷疑其背後是否暗藏「擁核武」的企圖。有批評指,安倍借民用核發展掩蓋其軍事用途,是安倍政府急於重啟核電的更重要原因。日本作為只有37萬平方公里的島國,卻被57個核電站包圍,而核電站反應堆中的燃料,經提煉可以產生製造核彈的鈽,且可以儲存,而民用的需求又非常低,不是軍備之用難以開脫。據美國專家估算,日本的核材料儲存量目前已超過美國,世界第一。日本右翼勢力也曾揚言,日本在183天就可以製造出核彈。美國同樣擔心日本擁核,因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受過核打擊的國家,且原子彈來自美國。現時安倍政府野心勃勃,急欲擺脫美國的控制擺佈。若不再看美國臉色,也難免不會報廣島之仇?
而國際社會除了關注日本「擁核」,對日本核洩露關注熱度始終有升無跌。福島核電站的放射性污水以及其他核污染的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核污水不時排入太平洋,構成對生物鏈的致命性破壞。災難發生之初,東電公司人員有意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以便騰出空間處理高放射性積水,且公司聲稱,2011年6月之後,沒有新的放射性污水排入海洋。直到去年8月日本政府才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有至少300噸核污水流入海洋,且這種情況可能從核事故發生後一直存在。污水洩漏事件愈演愈烈,問題一日不徹底處理,地球都要為福島核災難埋單。
日本企業乃至政府都為了短暫利益,不但掩蓋核污染情況,且居心叵測隱瞞武器級核材料儲存數量,規避責任。若再不正視問題,公開情況,日本重新啟核是累人累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