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誤當灌溉水要多 農民誤解難糾正


放大圖片

■嘉道理慈善基金會2011年撥款100萬人民幣,讓張建華到甘肅武威乾旱地區進行節水技術培訓試點項目。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農作物缺水研究及節水灌溉技術專家張建華,曾被權威科學期刊《自然》評為「五位可改變世界的農作物研究者」之一,科學地位可算舉足輕重,然而在其科研路上,也有遇到瓶頸位的時候。對於貧窮且知識貧乏的農民,張建華直言要讓他們接受新的灌溉技術,並採用相關設備,甚有難度;當中推廣的過程也令他倍感無奈。

起初張建華向武威市的農民推廣其研發的「分根區交替灌溉」法,以及由此研製用作節水的管導,但因農民對灌溉概念的誤解、沒有多餘的資金等因素而乏人問津。「他們沒有節水灌溉的概念,以為灌溉的水是越多越好。所以最困難的是怎樣讓很窮很窮的農民,能夠接受節水的技術」,要糾正農民根深柢固的誤解,讓他們接受嶄新的灌溉知識,毫不簡單。

他續說,在資金方面,製作節水的管子每畝地(約667平方米)成本需要約2,000元人民幣,而平均耕種近十畝地的農民,便須至少花近2萬元人民幣。但當地農民十畝地的農作物,卻也只能賺取數千元,那絕非小數目。對辛苦研發的技術雖對農民有利無害,惟未能推而廣之,張建華坦言:「很無奈,但作為科學家我們實在沒有辦法,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

幸獲嘉道理基金捐百萬推廣

直至兩年前,嘉道理慈善基金會得知張建華在西北的研究項目,毅然捐出100多萬元人民幣,讓中國農業大學與武威市政府合辦一所農民田間學校,在校內集合10多條村的農民代表,教授他們節約灌溉的知識,又免費送贈節水設備讓他們試用,在村內作宣傳之效。結果,推廣反應不俗,武威市農民現已逐步了解節水灌溉的概念。

張建華又表示,中國農產品市場始終規模較美國、加拿大等地小,農民收入與投入不成正比,導致不少農民放棄耕作,改到城市工作,對全國的農業發展帶來衝擊,「這也是國家正致力解決的問題,我們只能夠在範圍內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

相關新聞
國家自然科學獎系列:高原耕種不怕旱 慳水三成不減產 (2014-03-26) (圖)
研究在港難應用 申資助遭「篩走」 (2014-03-26) (圖)
誤當灌溉水要多 農民誤解難糾正 (2014-03-26) (圖)
水土流失極嚴重 黃土高原響警號 (2014-03-26) (圖)
懷念鍾期榮校長系列:永遠懷念您,「契媽」 (2014-03-26) (圖)
融教害苦特殊生 成績差照升班 (2014-03-25) (圖)
讀普通校遇挫折 為面子拒「回流」 (2014-03-25) (圖)
升高中「更絕望」 中文卷「大屠殺」 (2014-03-25)
SEN生自棄搗亂課堂 老師磨滅教育熱誠 (2014-03-25)
前線師陷困境 專家倡小班增資源 (2014-03-25)
80後辭銀行工 教初中生寫Apps (2014-03-25) (圖)
聯席倡剩額重災區再推「區本減派」 (2014-03-25) (圖)
獲文匯報獎學金 4浸大生:助進修留學 (2014-03-24)
輪椅生拚入紐大 冀圓劇作家夢 (2014-03-24) (圖)
軍事夏令營青少年悟人情味 (2014-03-24) (圖)
「樹仁之母」明設靈 李魯徐立之等扶靈 (2014-03-24)
懷念鍾期榮校長系列:便條載師恩 教誨「滋事」孩 (2014-03-24) (圖)
牛津港辦暑期班 教授教125高中生 (2014-03-21) (圖)
300幼園加費一成 學券須補貼 (2014-03-21) (圖)
微型計劃趨簡化 助幼園善用基金 (2014-03-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