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朋友在油麻地上海街經營涼茶店,年前以五、六百萬元買下鄰舖。二、三年間舖位竟升值至一千五百萬元,升值所賺的,比他賣十年涼茶收益好多倍。
「買舖致富」,似乎是一個神話了。這種神話故事,已由市區向新界擴散,上水、沙田、屯門、荃灣、元朗的舖位不斷升值。貴舖的出現,離不開零售業的支撐;零售業的興旺,又密切關聯遊客;而香港遊客增長最多的,又是內地客。
據統計,去年來港短暫停留的內地旅客,按年升幅達兩成,該類旅客為了不在香港過夜,選擇到鄰近內地的新界區消費,有長遠眼光的商戶,早已向新界區滲透。荃灣鐵路線相當方便,深圳客來到荃灣不需一小時,即日來回十分方便;反之,我們由香港南區坐巴士到太子,差不多也要一小時。
最近有地產資料披露,荃灣眾安街錄得金舖半年搶四舖的紀錄,目前該街道的珠寶金行約佔八分之一。荃灣金舖的生意真的這麼好?最近倒有點明白了。
朋友中一對年輕人辦喜事,往銅鑼灣金舖買婚戒,店員見面額不大,態度頗為冷淡,與招呼自由行顧客兩副面孔。年輕人一氣之下,轉往民生區荃灣的金舖連鎖店選購,客以稀為貴,卻得到熱情款待。一對準新人說,商業區店舖的貨色,可能款式選擇較多,但民生區的連鎖店,品質也是有保證的。
去年到荃灣行走較多,新型商場林立不在話下,上述的眾安街,文具店、五金店、西餅店、茶餐廳、雜貨家品店仍較多,川龍街街市食品價格便宜,老香港在荃灣眾安街走一天,既有親切感,又多有收穫。然而今天走在眾安街,除了珠寶金行越開越多,面向自由行消費的影音店、找換店、化妝品店、藥房等......竟也佔了該街道的四分一。
小店被淘汰,已不是商業區的現象,這種香港消費模式一體化,已經在其他民生區鋪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