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詩雅指,每日已有8份至9份功課,「精英班」每周更須額外遞交一篇作文,不禁說:「好辛苦,我要作好多文!」 鄭伊莎 攝
或列特教免拉低整體成績 校長「層壓式問責」壓老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推行10年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一直備受學界爭議,教育局早前提出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取消發放小三及小六級學校達標率、把TSA從小學「表現評量」中剔除等,但措施成效仍有待觀察。有資深小學教師透露,學界操練TSA成風,衍生一連串「走火入魔」怪現象,包括盲目追求提升每道題目答對率、因三個百分點差異而向老師「層壓式問責」、教師「鼓勵」成績差學生缺席評估,甚至硬把這批學生歸入特殊教育需要(SEN)行列,避免拉低整體成績。
TSA自2004年率先在小三推行,其後延展至小六及中三,原意為了解學生中英數三科基本能力,屬「低風險評估」。不過,評估推行至今,不少學校為求較佳表現,逼學生過度操練,師生家長壓力沉重,引起廣泛關注。當局早前推出多項優化措施,期望減輕操練風氣。
教師嘆偏離基本能力要求
在津貼小學任教逾30年的前數學科課程主任陳老師(化名)及英文科張老師(化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都認為,學界每年為準備TSA疲於奔命,有學校甚至「走火入魔」,盲目追求評估成績,偏離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每份TSA評估涉及大量題目,陳老師透露,曾有學校吹毛求疵,甚至微觀至每道題目答對率而向老師問責,例如學校整份評估答對率為83%,某一題目有80%學生答對,雖然較全港70%為高,但校長仍然立刻要求科任老師解釋,為何該題目表現比整份評估答對率低了三個百分點,「老師當然感到好無奈、好挫敗,這根本是為了『數字』而教學,可謂『走火入魔』。」
她直言,學校層壓式「問責」及檢討,令老師壓力沉重。為了迎合校方對「數字」的要求,教師只得想辦法走偏鋒,例如婉轉地「鼓勵」成績較差的學生在TSA評估當天缺席,向對方暗示:「你回來也只是考試,但你現在甚麼也不懂,再想想吧!」又有教師直接建議有關學生家長致函校方,稱其子女不適宜參加評估,避免整體成績被拉低。
教局不刻意抽查 SEN生蒙混過關
陳老師又說,更有學校走灰色地帶,把個別成績稍遜的學生硬歸入SEN行列,「因TSA有豁免政策,計算學校整體成績時,會撇除SEN生成績。教育局似乎不會刻意抽查,即使是教師亦未必能出示證明文件,可蒙混過關。」
TSA評估內容越來越艱深,亦是問題所在。張老師批評,有關題目早已超越「基本能力」範疇。她舉例指,2004年小三英文科試題只要求寫出圖中書名、作者,近年卻已要求找出出版社,但圖中卻未必出現出版社(Publisher)字眼,「小三生大多未見過這些專有名詞,只能靠估,如何應付?」她續指,小三英文閱讀寫作卷包括3篇至4篇閱讀理解及1篇短文寫作,即使老師作答也需15分鐘,但學生只有25分鐘,根本難以在限時內完卷。
撤整體達標率 校仍自行計算
對於教育局優化措施,陳老師認為,取消提供學校整體達標率作用不大,因為當局題目分析報告仍會顯示每道題目全港及學校答對率,以便校方了解強弱項,學校仍可自行計算整體答對率,更可與鄰校互相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