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課程中,修辭手法是重要一環。掌握各種修辭,不但可令文章昇華,在閱讀理解部分也大有益處,譬如練習卷便問到龍應台《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中「疼痛的傷口」及「紗布」分別喻指甚麼。
浪花喻百合極諧協
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隱喻)及借喻。而把比喻用好卻不容易。余光中先生的《沙田山居》可供借鑑:「起風的日子,海吹成了千畝藍田,無數的百合此開彼落。」把萬頃海洋比喻成廣闊而湛藍的田地,田上還有數之不盡的百合花(浪花)搖曳起伏。這個比喻用得好,在於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諧協──海洋和田畝同樣是廣袤無際;浪花與百合同樣是白色的,受到風吹,亦會陣陣起伏不斷。倘若喻成「無數的梨花此開彼落」,意境雖也不錯,但梨花長於樹上,不會長於田間,不似草本植物的百合。相形之下,「梨花」不免稍遜一籌了。
《沙田山居》另一個比喻是「山谷有一個愛音樂的村女,最喜歡學舌擬聲,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無論是鳥鳴犬吠,或是火車在谷口揚笛路過,她也要學叫一聲,落後半拍,應人的尾音。」這段寫山谷的回音,寫得精彩之極。於山谷大喊一聲,回音受地理環境影響,須待一段時間方蕩回來,作者將它喻作「技巧不很高明」但「愛音樂的村女」,把這個客觀的環境也寫得生氣盎然。
「博喻」突出本體特徵
比喻裡還有一種較複雜的,稱「博喻」。簡而言之,即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如「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王蒙《春之聲》)連續以3個比喻,描寫白丁香的白、溫潤與驚人的數量。又如「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裡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灕江上了呢!」把石乳形形色色的形態以不同比喻描繪出來。博喻運用得當,有助突出本體的特徵,使其形象更為具體。下筆寫作前,不妨花點時間構思,讓事物從紙上活起來。 ■邱嘉耀 中文科5**狀元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