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很有趣,上堂不停沒收我們的手機,我們唯有去買些平價二手舊機給他沒收。」
「一家人平日各有各忙,難得一起吃飯,大家都會自覺地收起手機,盡量多找話題分享。」
以往媽媽打電話給我,我都會因為怕嘮叨而不接聽。現在她WhatsApp我,我通常都會回應,一來因為我有選擇、二來她打字沒有說話般囉嗦。」
這些都是年輕人談及使用智能手機的心聲。
慣玩手機邊交談「一心多用」
年輕這一代可謂「App世代」,沒有智能手機在手,用不了「App」,就是渾身不自在。所以無論身在何地,家庭中特別是年輕一輩總低頭把玩手機:一邊用App與不同朋友傾談,一邊用指頭轉動畫面上的方塊為遊戲升級,更可一邊留意身邊人的對話,遇上有趣的話題能即時加入,可真是「一心多用」。
也難怪經常收到家長致電熱線求助,擔心智能手機會影響子女的健康、學業,甚至影響一家人的關係。有青年人回應指:「我和家人食飯,大家各拿手機,否則不是沒有話題,就是吵吵鬧鬧」,「其實與親戚朋友外出用餐,都會觀察對方的分享內容是否『啱傾』。唔啱的話當然玩手機啦,以免尷尬。」原來年輕人用手機不一定有礙溝通,只是用來自處和增取個人空間的方法,至於乘車候車時使用智能手機,也是為要隨時隨地和友好保持聯繫。
其實「App世代」習慣使用手機來滿足心理需要,如獨立自主、歸屬感、社群支援,以及樂趣。家長想要家庭和睦,除了應避免孩子過早(初小或以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亦要多加留意子女上述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撰文: 香港家庭福利會經理(青少年服務) 註冊社工吳浩希
查詢電話:2549 5106
網址:http://www.hkfws.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