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聖家大教堂模型。
由香港時代廣場、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國家館、聖家堂為緬懷著名建築設計大師Antoni Gaudí i Cornet(安東尼-高迪)而舉辦的「高迪建築展」,目前正在時代廣場開放參觀中。是次展覽帶來的不僅僅是 高迪的建築設計作品模型以及理念,更有其個人對建築與生活、信仰及心靈對話的共鳴和領悟,深受市民及遊客歡迎。■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對於見慣了方形與建築設計的東方人而言,西方的建築往往可以用尖頂的哥特式以及圓頂的巴洛克式加以概括。前者的銳利感、後者的穩重感,使得東方人在觀察西方文明時往往對建築的外形情有獨鍾。 安東尼-高迪的設計超越了我們的觀念,也帶來了他自己、他所在的時代是如何詮釋建築與價值關聯的邏輯與依據。
未完成的世界遺產
若是漫步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由高迪設計的聖家大教堂(聖家堂)已經成為了巴塞羅那的地標,也成為了人類文明中寶貴的世界遺產之一。聖家堂於1852年動工,高迪正式接替設計工作則是在1883年。目前,這座教堂仍在建造中,跨越三個世紀,預計在2026年會完工。
未完成的世界遺產,讓歷史的建築之美,產生了無窮的動感。這座教堂共有三個立面,分別是誕生立面,受難立面以及榮耀立面。三種不同的立面構造,形成了高迪本人對建築與信仰關聯的獨特感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建築的不少資料,曾經在硝煙瀰漫的西班牙內戰中被銷毀,但是,人們沿着高迪的思路,一直以虔敬和神聖的心境,對建築進行一點一滴的完善。聖家堂後來被教廷定為宗座聖堂,大概也緣於這種高迪設計的心靈信仰。
高迪設計的聖家堂,既不是哥特式的尖頂,也不是巴洛克式的圓頂,而是將二者合一。聖家堂的每一個牆面以及頂部;每一層樓台,都具有了超越現實美感的自然寫實特徵。高迪將這樣的建築視為是對人性悔罪意識的刻劃。他寧願為了設計出完美的教堂,也絕對不人為地加快建築進度。他認為,教堂作為一種宗教建築,是人類心靈的倒影,而在造物主眼中,則是人類的心願。從而未聖家堂賦予了濃厚的莊重色彩。
細緻入微的別致設計
高迪的設計,不僅僅存在於建築物的外觀,同時也在於其細緻入微的建築內部設計之中。巴塞羅那的米拉之家,不僅僅是其作為公寓的獨特外形引人入勝,其內部結構與設置也充滿了高迪細微的思考。
很少有人會意識到,在門鎖的設計上,要注重左手和右手的使用室內裝置時的不同力度。但這一細節為高迪所重視。他將門鎖設計成不同的類型,分為左手使用、右手使用以及左右手使用這三種不同的形式。手部區分用力所帶來的舒適感,構造了高迪設計的人性化理念。
不僅如此,米拉之家中的六邊形地板圖案,也頗具有紋理上的美感。這些六邊形地板上的圖案,大致由蝸牛、海星、墨魚、花枝、螺、海桑以及章魚等七種不同的構圖組成。不同的六邊形地板,一塊塊實現無縫的完美銜接,從而將這些圖案在家中的佈景及設計中,構成了完美內景。腳下的美景,最美,也最容易被忽略。正因如此,後來,這種六邊形設計的圖案,被巴塞羅那當局運用在了市中心的感恩大道中。
你我他的莊嚴思索
天妒英才,高迪在1926年便因為思考過度,遭遇電車撞擊而與世長辭。高迪的設計,是西班牙在內戰來臨前,留下的最佳人文與美學注腳。在風起雲湧的擴張時代、反抗時代、壓迫時代、革命時代中,建築的美學意義不僅僅存在於建築的本體功用中,也在於建築提供給大眾的心靈慰藉。
高迪的設計,是你我他的設計,也是根植於普遍意義和需求的設計。從他一個又一個傳世的建築經典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建築美學絕不僅僅是古典主義的宏大與氣勢,更是在細微的小處與具有實用意義的內部構造中,尋求一種合乎大眾實用需求的美學觀,併力圖將這種美學觀念轉化為對建築物的使用之中。你我他,不特定的眾生,也是高迪建築美學中的參與者、鑒賞者。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頗為莊嚴的心靈設計與描繪。
建築的美學,不僅僅是貴族、商人的專利。米拉之家作為一座公寓,其設計與造型的凝凍感以及突破傳統的風格,不僅僅是其成為了建築設計中的典範之作,也成為了大眾與經典藝術審美合一的典範。藝術不分貴賤貧富,屬於所有人,這成為了米拉之家或許最為成功的地方,也是高迪作品最為亮麗和動人的建築筆觸。歐洲的建築,特別是教堂建築,不僅僅是尖頂的哥特或是圓頂的巴洛克風格,合二為一的最大意義,或許是人性不同面向在建築中的融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