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達拉斯用法語抒情朗誦《六十六歲在東京》,中國著名詩人樹才同台進行中文翻譯朗誦。 本報北京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江鑫嫻 北京報道】伴着悠揚的豎琴聲,中法詩歌節日前在北京大學拉開帷幕。法國著名詩人雅克.達拉斯、安德烈.維爾泰等多位法國詩壇泰斗和中國詩人謝冕、西川、駱英等齊聚北大,同台飆詩,並以「詩歌的歷程與場域」為主題展開對話。談及中國詩歌在法國的影響,詩人駱英稱中法詩歌交流還太少。
朗誦會上,來自法國的雅克.達拉斯和中國著名詩人樹才首先出場。雅克.達拉斯曾是「阿波利奈爾詩歌獎」和「法蘭西學士院詩歌大獎」得主,對法國詩壇影響深遠。風度翩翩的達拉斯,用法語抒情朗誦《六十六歲在東京》,中國著名詩人樹才同台進行中文翻譯朗誦。隨後「龔古爾詩歌獎」得主安德烈.維爾泰、琳達.巴羅斯、張高吾、西川、任洪淵等多位中法詩壇及出版界翹楚紛紛上台,開啟了一場中法詩歌盛宴。
雅克.達拉斯說,在北京朗誦「很激動,很有趣」。已是第4次到訪北京的達拉斯稱,很喜歡北京,每次來北京都有新發現,能遇到很多新的志同道合的詩友。他坦言,自己並不懂中文,但詩歌藝術有很多相通之處,能激發各種文化背景的觀眾產生共鳴,「和中國詩人、觀眾的交流非常愉快,詩歌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達拉斯還直言不諱地提出了法國當代詩歌面臨的最大問題,即「社會的散文化」。「在法國,現在很多小說家相信他們才是真正的詩人,他們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詩歌。」自從杜尚將小便器搬入美術館,「人自己也成為了物體,成為自身語言的產物」。他認為,在散文語言橫掃人類心靈的時代,詩歌應該向現代回歸,回到魏爾倫那個音律完美的詩意世界。
安德烈.維爾泰則表示:「詩歌讓人進入一個不可接近的境地,嘗試不可能的事情,到達永遠到不了的地方,而並非重複已發現的東西。」與散文不同,詩歌具有口頭性,可以被吟詠,可以與音樂和歌唱緊密相連。維爾泰說:「面對散文的入侵,詩人要提高自己的聲音,並且追隨世界的節奏,找出一些過去沒有的聲音,比如爵士樂等等,為詩歌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詩人駱英同樣認為「詩歌魅力不分國界」。他說,詩歌很難翻譯、各國歷史背景也有差異,讀者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障礙,但「不同的文化能催生新的魅力,在碰撞中融合發展,誤讀也是一種美」。中國當代詩歌很活躍,種類很豐富,「中國要有大國詩歌傳統的自信」。
中國詩人和批評家還圍繞中法詩歌的關係,法國現代詩歌對中國新詩產生的影響做了一番評論。詩人任洪淵認為,現代漢詩是在西方詩歌、尤其是法國詩歌的輸入中成長起來的。廢名、戴望舒、李金髮等一代人,都曾深刻地受到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他說:「今天中國詩人的任務,是既要超越晚唐、南宋,又要超越法國詩歌傳統。在認識他人的同時認識自己,在傾聽時做出答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