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好去處:通過攝影釋放淚水 找回笑容


放大圖片

■梁凱俞在攝影展《淚釋》中所展出的作品。

眼淚中的成分或許不僅僅是水和鹽,還蘊含着悲痛、抑鬱、崩潰、狂喜與欣慰等複雜情緒。而淚水的滴落又意味着什麼呢?是精神緊繃到極致的斷弦抑或是放下矜持與戒備後的最終釋放?青年攝影師梁凱俞(Jay Leung)聚焦城市情緒病,希望透過拍攝一張張哭泣的面孔勾勒出港人情緒、壓力爆煲的現狀,同時借助攝影展《釋淚》引起公眾對情緒病的關注。

作為自由攝影師以及多媒體網誌jay-peg創辦人的梁凱俞,十三歲就前往加拿大留學,曾在 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主修General Fine Art。 後回到港發展時遇上MODO Magazine HK創辦人,並獲邀請參與雜誌的拍攝工作,從此與攝影結緣。梁凱俞表示,他之所以會對情緒病這個主題感興趣是因為他的家人及朋友均飽受情緒病的困擾。而他自己更是過來人,所以能夠體會其中的煎熬。梁凱俞認識到,一個人的情緒若出現問題,將對整個家庭造成輻射性影響。因此,他渴望努力用作品和展覽去幫助那些受到情緒困擾的人。

該攝影展《釋淚》的被攝者年齡被鎖定在二十四至三十五歲之間,他們是社會的棟樑,是未來的希望。除了這班新興的本土人才,梁凱俞也嘗試展出不同種族的港人面孔。梁凱俞強調,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會,它不單單屬於華人。其它族裔的朋友與我們一樣生於香港、長於香港、扎根香港,面對着同樣的高壓,甚至更多。梁凱俞希望外界能夠去近距離地接觸這個一直被忽視的族群,了解他們的故事和經歷,感受他們釋淚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展覽將會舉行展品義賣,如有收益將全數撥捐支持機構《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同時也歡迎各界人士登入心晴行動的網址www.jmhf.org,透過網站過戶捐款,幫助情緒病患者找回笑容。■文:趙僖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展覽名稱 :《釋淚》梁凱俞攝影展覽

展覽場地:突破青年村(沙田亞公角山路33號)

日 期:即日起至5月31日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

相關新聞
高迪建築之思-凝神在哥特與巴洛克之外的自然設計 (2014-05-14) (圖)
嚴介和痛心文化蒼白 推動全球研討《新論語》 (2014-05-14) (圖)
好去處:通過攝影釋放淚水 找回笑容 (2014-05-14) (圖)
中法詩歌節北大舉行 兩國詩人同台飆詩 (2014-05-14) (圖)
《小王子》展覽 向安東尼致敬 (2014-05-10) (圖)
周作人信札將亮相拍場 有望結集出版 (2014-05-10) (圖)
朵日納文學獎大獎揭曉 長篇小說《滿巴扎倉》獲獎 (2014-05-10)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去世 (2014-05-10)
走東走西:幼童企業家訓練營 (2014-05-10) (圖)
佛教藝雕 帶來歡欣與祝福 (2014-05-07) (圖)
話劇上電視 演員須是「人來瘋」 (2014-05-07) (圖)
巴士流動劇場《我嬤嬤呢?》駛入社區 (2014-05-07) (圖)
群眾文藝在「百姓大舞台」綻放 (2014-05-07)
資本大鱷吉姆.羅傑斯 與中國油畫大師林躍的藏獒情緣 (2014-05-03) (圖)
話劇《最後晚餐》在杭演繹香港市井味道 (2014-05-03) (圖)
走東走西:子彈吞下肚 (2014-05-03) (圖)
中波建交六十五年 首個業餘樂團赴波蘭首演 (2014-05-03) (圖)
五四在香港--歷史情境與當前思索 (2014-04-30) (圖)
「多彩貴州-中國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2014-04-30) (圖)
「故事驅動大會」第三屆京交會上跨界升級 (2014-04-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