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獨家風景:筆墨石頭


呂書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源自《詩經》的成語,卻是滬籍北京中生代畫家蔡小松旅遊探索後的人生體悟,並成為其創作方向;他以祖先流傳下來的水墨和絲綢去表現代表荌磾s和不朽的石頭系列作品近年在藝術界的崛起,不但成為國際藝術節的參展作品之一,也成為藏家收集的對象。

畢業於上海大學國畫專業的他主研古典水墨畫技法,曾於工藝美術學校教過十多年書;像許多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畫家一樣,經歷八九十年代對西方藝術及其表現形式的模仿、借鑒後,最終回歸傳統的水墨、宣紙和絲綢。

為了全情投入創作,他五年前毅然辭去教職,並遷居藝術氣息濃厚的北京,佳作也陸續出來。比如,他以在絲綢上畫太湖石,再黏合在有機玻璃中,做成可以三百六十度觀賞,八塊大小形狀不同的透明賞石裝置作品,並將之吊起來組合成一幅巨型《中國地圖》。該作品在二零一零年於西班牙瓦倫西亞當代藝術博物館(IVAM)為其舉行個展《固體時間--蔡小松的東方藝術》上出現時,廣受好評並引起注目。

這次以「他山之石」為主題的展覽正在萬玉堂舉行,共展出二十三件水墨畫和裝置。步入寬敞的畫廊,一眼看去以為是一系列素描或鉛筆畫,不但全部黑白,且色彩淡雅,筆法細膩,跟傳統水墨畫那種重彩濃墨或揮毫灑墨的風格很不同。

石頭和絲綢都是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材料,一般人看到的是其實物價值,藝術家卻將這兩種一軟一硬的材料融合,創造出兼具水墨之迷濛意象和雕塑之具象造型美的畫作。

中國山水畫其實是離不開石頭的,賞石家們更視石頭為山水之濃縮而收藏,一些渾然天成的奇石更是天地傑作,但蔡小松的「石頭」既源自於旅途所見,也是他站在歷史廢墟上對一個國家古文明和審美情緒的再現和讚頌,比如設色絹本《雅典娜石柱》,不但造型栩栩如生,更賦予生命力。

《永琲熒R》系列則是他從尼泊爾寺廟樑上所刻畫的性愛場景木雕中得到的靈感,英文名取為《Kama Sutra》,即來自當地甚為流傳的印度《性經》;另一組《天體》系列則把藝術家的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相關新聞
百家廊:命運是什麼? (2014-05-15) (圖)
琴台客聚:瘋狂的網購 (2014-05-15)
翠袖乾坤:送給媽媽的禮物 (2014-05-15)
海闊天空:錦帶奇橋 (2014-05-15)
七嘴八舌:決策者的智慧 (2014-05-15)
隨想國:古典的美感 (2014-05-15)
獨家風景:筆墨石頭 (2014-05-15)
百家廊:我在台灣邂逅的兩本書 (2014-05-14) (圖)
琴台客聚:一士諤諤 (2014-05-14)
翠袖乾坤:翁美玲的前塵怪事 (2014-05-14)
天言知玄:人人有怪癖 (2014-05-14)
生活語絲:我不崇外 (2014-05-14)
隨想國:人生際遇 (2014-05-14)
路地觀察:神奇梳打粉 (2014-05-14)
百家廊:移栽荊棵 (2014-05-13)
琴台客聚:媒體神話 (2014-05-13) (圖)
翠袖乾坤:維也納的沉重 (2014-05-13)
海闊天空:日本三景之首 (2014-05-13)
見多識廣:走馬觀花看潮州 (2014-05-13)
思旋天地:來自海南的影響力 (2014-05-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