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顏倫樂)「半新盤」近月頻現大額蝕讓,情況更蔓延至其他豪宅。市場消息指,薄扶林傳統豪宅貝沙灣六期出現今年最大宗蝕讓。一名內地客2011年初斥約2,465萬元購入單位,持貨3年後急急腳離場,單位僅以2,280萬元成交,連印花稅及代理佣金等,前後蝕讓金額高達338萬元。與此同時,大圍名城一期亦再錄蝕讓買賣。
消息指,貝沙灣蝕讓個案,涉及六期第6座中高層C室,實用面積1,119方呎。土地註冊處顯示,單位業主以拼音「ZHU XULI」登記,中文名字朱旭黎,相信為內地人士,其於2011年3月以2,465.54萬元購入單位。據悉,業主持貨3年多後,最新以2,280萬元沽出物業,折合每呎實用約20,375元。單計帳面已蝕讓185.54萬元,若連使費蝕讓金額更達338萬元。
除貝沙灣外,大圍名城一期亦再錄得蝕讓,區內代理指,涉及單位為1座中層SD室,實用面積742方呎。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業主以公司名義登記,在2010年3月以850.6萬元買入單位,持貨4年多易手。消息指是次成交價為838.8萬元,實用呎價約11,305元,帳面計已蝕讓11.8萬元,連同印花稅及佣金等支出,實際蝕讓金額約50萬元。
新盤累「十大」成交牛皮
除豪宅、半新盤等湧現蝕讓,整體二手交投亦相當「牛皮」。美聯物業分行統計,過去兩日十大屋苑錄得約17宗成交,按周無升跌,但留意當中港島區二手成交上升2.5倍,罕有超越九龍及新界區,三區中成交宗數最多,新界區交投則顯著回落一半。至於中原十大屋苑統計,兩日成交更只有13宗,較之前的一個周末18宗跌27.8%。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荃灣新盤貼巿價開盤,急凍同區購買力,導致新界區二手交投急跌,同時間減辣效應繼續發酵,雙倍印花稅(DSD)微調釋放部分積壓已久的購買力。在正負因素影響下,本周末交投橫行,然而隨着發展商加快賣樓部署,一手銷售升溫,一手盤搶二手客在所難免。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DSD新修訂後,市場未有太大反應,而一手方面多個新盤接連推出,尤以新界區大型新盤近日成市場焦點,搶去大批細價樓購買力,再加上區內早前已消化大量筍盤,令交投步伐放慢。另一方面,港島區近日較少新盤,區內二手中價物業繼續受買家追捧,令二手交投步伐加快。
利嘉閣:二手盤源漸缺
其他兩間代理行,利嘉閣十大屋苑兩日錄得19宗,按周亦升約27%。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二手盤源漸缺,買家則入市意慾高,故除了資金缺乏出路的投資者外,就連用家遇上售價「略筍」的盤源,即使是連租約單位,亦會承接,刺激部分指標屋苑如太古城近期連租約單位交投增加。港置統計,十屋苑兩日錄得約13宗成交,按周上升約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