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因應學生的宗教要求,校方為參加女童軍的穆斯林女生的制服加配白色褲子。校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為了培養學生的紀律、服務及團隊精神,校內取錄了近六成半非華語學生的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最近成立了全港首隊民安隊非華語少年團,校方特意為參與的少數族裔女生「微調」制服的規定,包括加設白色頭紗;又為女童軍的團員加設白褲子,以配合學生的宗教與文化要求。校長袁國明期望,透過鼓勵學生參加制服團隊,讓學生學懂尊重及包容,以締造共融校園。
支援少數族裔學習是最新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自2007年起取錄非華語生的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全校約有六成半學生為非華語生,分別來自菲律賓、巴基斯坦、尼泊爾、泰國、阿根廷等15個國家。該校亦於去年獲教育局邀請成為全港首所非華語中文專業發展學校。校長袁國明表示,校內的學生來自「 五湖四海」,除了本地學生、少數族裔學生,近年又開始招收跨境學生,故學生的宗教及文化背景各有差異。
因應穆斯林宗教要求微調制服
為鼓勵不同宗教背景的學生積極參與制服團隊,培訓他們的服務精神、團隊合作和紀律精神,袁國明指,校方最近與民安隊合作,剛於上月成立了全港首隊民安隊非華語少年團,並於上周六(5月31日)舉行調派典禮。全隊約20名團員,包括3名非華語女生,「有部分女學生是穆斯林,因應她們的宗教及文化需要,我們會為她們加設白色頭紗,再戴上制服所配的帽子。」
另外,該校於5年前成立的女童軍制服團隊,目前有近28名女生。由於制服為連身裙,因應穆斯林要求女生穿褲子遮蓋腳部位置,校方遂為有關學生加配白色褲子。對於校方此項微調制服的貼心舉動,袁國明說:「同學有不同的宗教背景,校方需要抱着尊重的態度,作出少少的配合」。他稱,除了制服的輕微差異,少數族裔學生及本地生均一同參與有關的團隊活動,「例如打籃球,球場上可能有來自5個國家或地方的隊員,但他們的理解只是大家都是隊員,不會刻意劃分國籍」,藉此締造一個共融的校園環境。
談及校內15個國籍學生的共融情況,他表示,不少學生理解他們各自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懂得尊重及包容,也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
他舉例指,外國學生的英語不俗,內地學生能操流利普通話,本地學生則會說粵語,「大家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時,不會因為對方的咬字不清而取笑他人,這項互補作用,反而令他們學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