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振榮博士(最左)、黃黎若蓮教授(後排左三)及研發概念性原型產品的學生。 城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為改善失明人士的生活質素,香港城市大學一班學生就運用了跨學科知識及創新思維,研發出概念性原型產品,包括智能導航眼鏡、智能乘車手杖等新工具,部分發明更在「2014城大探索創新節」獲獎。
本年度探索創新節奪獎
其中名為「聽路」的智能導航眼鏡,配有攝錄鏡頭、定位導航儀及耳筒,失明或視障人士佩戴了這眼鏡,只要在智能電話上輸入行路目的地,便能經耳筒收到語音提示,得知前路有否障礙物、應取甚麼方向前行。至於名為「易交通」的智能乘車手杖,則附有凸字鍵盤,失明或視障人士在巴士站候車時,只要在鍵盤上輸入巴士路線,靠站巴士上的儀器就會與手杖彼此定位,使候車人得知巴士與自身之間的距離,同時也通知巴士司機有失明乘客正在候車。這項發明在「2014城大探索創新節」獲得「我的探索比賽」獎項。
這兩項新工具的發明者來自不同的學系,分別修讀公共政策學系及「火焰計劃」開設的兩項精進教育科目-「創不同:社會企業精神面對全球一體化的挑戰」、「為21世紀強化你的服務領域領導力」。課程旨在訓練學生以創新思維解決社會問題。
同一屋h互借物件減消費
除了課堂講授外,課程還要求學生探訪各類服務機構,構思新穎的發明,故學生的發明產品十分多元化,如電話應用程式「我的大廈」,使同一座屋h或大廈的住戶可藉助智能電話互相借用或租用物件,減少購物消費;電話程式「線上收據」(i-Receipt),用家可藉電話軟件記錄各項收據,減少消耗紙張。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助理教授蔡振榮表示,視障人士或是年長者,往往因有身體缺陷等困難而不願外出,上述新發明可以鼓勵他們投入社會,擴大社交圈子,有助改善生活質素。該系的黃黎若蓮教授指,長遠目標是將這些發明推出市場,令學生的創意成果真正造福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