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網上圖片
吳小彬
幾年來,某衛視的相親節目成為我觀察社會的窗口,每逢周六、日晚上,我都準時收看。耐人尋味的是,在這裡與女嘉賓成功牽手的各種各樣男士中,有修汽車的、賣麵包的,有地產策劃、賽車手、經銷商、銀行高管等等,其中卻沒有一位愛好文學喜歡詩歌的人。那些從事不同職業、有不同身份的女人,可以青睞一個五大三粗的商人,可以為一個頭腦空空、肌肉發達的健身教練發出尖叫並激烈爭奪,可以為一段陳俗老套的家庭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不能自抑,卻都對「文藝范」的男嘉賓嗤之以鼻,報以奚落和輕蔑。
更多些年來,在不少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甚至大專院校裡,受到眾人喜愛和領導欣賞、並漸漸提拔起來的人,可以是司機、辦事員、退伍兵,可以是能說會道的、擅拉關係的,也可以是能喝酒的、善釣魚的、會搓麻將的,而真讀了幾本書、知道些禮義廉恥的人,卻被晾在一邊,或被安排一閒職,呆在某個角落裡尷尬着。
我有一朋友陳某,供職於報社,喜歡讀書,文筆一流。單位一些重大的新聞採訪報道任務,多由他擔綱。總編和社長也屢次在大會小會上表揚他,誇他愛學習好讀書善思考,文章有文采有激情有深度。但表揚歸表揚,口惠而實不至,十幾年下來,報社一些文字粗拙、寫篇稿件錯別字觸目皆是的人,都當上了部室主任副主任,而陳某卻還是一名普通記者,職稱也僅僅是中級。當年,有些人的稿子,還是陳某修改潤色之後才發表出去,可現在這些人居然成了他的上司和直接管理者,陳有時從外面採訪回來寫好稿件,還得按規定拿着讓這些人的簽字才可傳送出版部。
你覺得這不可思議嗎?你以為這太荒唐嗎?可現實中充滿了這樣的奇異和怪誕。在許多機關單位,志得意滿、呼風喚雨之人,多是舉止粗魯、心腸鐵硬、好勇鬥狠、寡廉鮮恥者,這些人做起事來,往往不管不顧,橫衝直撞,卻似乎對應了時代的某種氣候與口味,許多事情也似乎只有這些人靠種種擺不上桌面的手段才能辦成。在這種地方和單位,你若舉止文雅、滿腹詩書、講究仁義、遵守道德,你還真吃不開。凡事無論大小,你都辦不了,無論男女,你都無法讓他或她覺得你可以信賴。他或她,憑直覺就知道你與這個社會脫節了,你Out了,落伍了。你處境不利、困坐愁城、左右無援,誰讓你愛好讀書,喜吟唐詩,卻不識時務跟不上時代呀。眼下是市場經濟,是利益主宰一切的時代。市場,需要闖勁和蠻勁,需要猛打猛衝,需要無所顧忌去爭去擠去搶;利益,只有在不講情面、不講義氣、不講廉恥的情況下,才能攫取到手,親兄弟還得明算賬的呀!
於是,如下情形的出現,就不難理解了。不少地方和城市頻頻發生強拆民房事件,城管人員在街頭毒打小販,經常爆出的貪官藏匿巨款、包養情婦醜聞,一些劣跡斑斑的官員「帶病提拔」,有的單位查出窩案、串案,整個領導班子被端或癱瘓,某些執掌權柄之人舉措顢頇,篤信和堅執行政邏輯時無比強硬與蠻橫,還有不時說出的驚世大話:「對待刁民要硬氣,不要被刁民挾持」,「知道甚麼叫惡嗎?跟政府作對就是惡」,「你想告我,全省範圍內能告倒我的人還沒生出來」......凡此種種,都與我們這個社會鐵石般的粗礪相關,都和我們這個時代缺乏文化、缺少修養、缺少雅致、缺乏溫情牽連着。
一位著名文化學者到大學演講,談到人文情懷和素養的重要性。他希望學生們讀些文學、哲學和歷史,要能看得見湖水中白楊樹的倒影,晚上記着抬頭仰望星空,同時了解一朵沙漠玫瑰花開放的艱難歷程。他認為只有這樣的人,走上社會以後,才不會隨心所欲,崇拜權力,迷信自己,才不會名利熏心,粗暴惡俗,如果從政,才會是一個「真誠惻怛」的政治家。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讀了些書,身上便漸有一種書卷之氣,會自然而然受書本的影響,言談舉止流露出讀書人的神態,或溫靜脫俗,或不卑不亢,或儒雅大氣。一個人學識淵博、見解深刻,就不會盲從,不會隨波逐流,就會有自己的思想和作為。
在喧囂的社會裡,能在一個幽靜的夜晚讀本好書,那是修養和品質,甚至是運氣。書裡有前輩人的感悟和思想,這感悟和思想,就像黑夜裡的一盞燈,照亮我們回家的路。
喜愛讀書的男子,久而久之,性格漸趨深沉莊重。他如一棵樹,獨立不依,狂風吹不倒,暴雨摧不垮;他又像一座山,巍然站立,成熟穩重,剛正不阿,思維縝密。孔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多指此類人。
喜愛讀書的女子,淡潔如畫,高貴典雅。於詩書中讀出的聰明靈秀,浸染的情調之美,舉手投足、一笑一顰便體現出來。書是女子最好的化妝品,是最好的氣質瑜伽,讀書對女人的滋養,勝過美容院的修飾效果一萬倍。
此類說教,歷來多有,近年少有人談及的是,文化和人文素養,還是制衡權勢的力量,是讓政策變得溫情和講人性的調節器。在發達國家,立法、執法以及國家政策,都具有人道和人文氣息,並兼備宗教神聖維度。我們沒有深邃的宗教傳統,所以更應強調,人有文,才有知,才有情,才有趣,才懂禮讓;行政有文,才謹守倫理,才知懷柔,才懂克制,才知進止。此外,在市場經濟中,萬丈紅塵裡,如果有文化一席之地,眾人才不會太貪婪,太肆無忌憚,才不會肉中注水菜裡撒藥製售假貨坑蒙拐騙,才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可欺天不可欺」。
然而,早就殘山剩水的風雅文質,如今更是落暮夕陽所餘無幾了。有多少年了,我們很少在身邊見到過去那種玉樹臨風的才子了,也絕少見到風情優雅的女人了。佔據時代制高點的,是大腹便便的官員,是誇富鬥富的商賈,追隨在他們身後的是一大群姿色艷麗的女人。而多數普通人,忙於營生,時而瞪眼望着銅雀台上幽暗燈影中的權錢勾兌權色交易,心中羨慕嫉妒恨,有人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效法之、模仿之。
文化遭輕視,風雅被驅散,喜歡詩歌的人被嘲笑,愛好讀書的人受冷落,昭示着中國文化的真實窘困處境。這是文化事業和一個曾出產過唐詩宋詞的國度的悲哀,是社會物化和過度逐利的後果,是價值顛倒和生活荒誕的證明,是人心粗魯和庸俗的表現。願那些有抱負有志向的讀書人,於艱辛中執守,於風濤中挺立。斯文掃地了,讀書種子卻正要在此刻「雖千萬人,吾往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