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春晚上的那曲《時間都去哪了》一度讓全國人民集體唏噓了好一陣,甚至連習大大在俄羅斯聊天時都忍不住檢視了一下自己的時間都去哪了?不過跟習大大明顯不同的是,領導的答案清楚明了--「都被工作佔去了」,而普通群眾們的時間流向卻成謎的居多--好像啥也沒幹啊......然而,今天群眾們的答案也終於水落石出:您的時間,都被微信偷走了。
口說無憑,科學控的小狸一向喜歡用數據說話,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北師大的一位博士主任最新公佈了一項調查,樣本對象是四百七十二位中高層管理者,調查內容涉及微信的各種使用狀況,其中,讓小狸印象深刻的幾項結果包括:除了打電話,有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點一的被調查者使用智能手機時最常用到的功能是微信,這個數字比第二熱門的功能「短信」高出了四十四個百分點,可謂遙遙領先;另一個結果是,針對微信的使用頻率,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每小時使用二至五次,百分之十四的人每小時使用五至十次,百分之十二點七的人每小時使用十次以上,只有百分之二十三點三的人每小時使用微信不到一次;第三個結果是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在針對微信的信息焦慮問題上認為自己「比較」或「非常」焦慮,百分之六十六點六的人認為自己對微信「有點上癮」或「相當上癮」,而超過半數的人認為微信「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自己的正常工作,令自己無法集中精力於工作」,而最後,面對微信的干擾,只有百分之四點四的人認為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相當好」,換句話說,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覺得自己或多或少會被微信牽着鼻子走,從而不知不覺丟掉時間。
這組調查結果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只要對比一下自己或者身邊人的狀態,就會知道真實情況只多不少。每小時使用五到十次微信即意味着每隔六到十分鐘左右即會點開軟件收發信息或刷朋友圈,而這數字背後的意思更是每隔六到十分鐘,人們的思維就會被打斷,就會停止原本的工作而轉移到微信上,即便是再短暫的使用,在思維和心理上也會有一個停止|啟動|停止|再啟動的過程,如果是賽跑,這種不停剎車又啟動的選手一定跑不過一氣呵成跑下來的對手。而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微信高使用率證明着微信的高普及和用戶的高活躍,也即||剎車選手俯拾皆是。
跑跑停停加上信息海洋,導致的結果就是人們無法專心無法深入無法體會,甚至,在這個時代,要在手機上讀完一篇長文章都是一件奢侈的事--你總會不停地被震動打擾,然後就會忍不住退回到聊天界面,幾句哈拉完,剛才讀的也忘了,或者說,還來不及想起,就被新的標題吸引了。
而時間,就在這碎片狀的閱讀、工作、生活中溜走,因為沒讀完,因為沒感受,因為沒體會,所以沒能在心中留下,甚至沒能在記憶中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