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離開倫敦一小時車程的貝德福貴族莊園,最近發現了十八世紀乾隆時代的中國牆紙,被傳媒廣泛報道。急不及待趕往參觀,只見莊園裡滿目中國式佈置,驚嘆當年歐洲流行的中國熱,並不遜於今天的洋人追學普通話。
貝德福公爵是英國的大地主,曾經擁有全英十分之一土地。他的沃本莊園(Woburn Abby)於一七五零年通過東印度公司買入一大批絲質中國牆紙,用以裝飾他的睡房。二百六十年來經過無數次維修,牆紙已遭層層覆蓋。據說,這是首批出口歐洲的牆紙式樣,屬於現今保存得最好的無價寶。
貝德福公爵是世襲貴族,與皇室來往緊密;維多利亞女皇曾到此莊園度假,她的寢室如今同樣對外開放。
來到莊園大門口,遍野的梅花鹿源自中國;前院種滿了中國的高山杜鵑花;經過溫室,赫然見到芭蕉樹;再往前走,眼前一亮,出現中國式的紅色亭台樓閣,有一道像頤和園裡的迴廊。樓閣被命名Chinese Dairy,掛着紅燈籠,樓閣前荷花池的錦鯉魚悠然自得,池邊種着中國的杜仲葉。無論花草樹木、鹿和魚,牠們在此生根了。
這座亭台樓閣建於一七九四年,由一位從未踏足過中國的英國著名建築師Henry Holland設計,難怪有點不倫不類。
莊園主樓擺滿十八世紀的中國出口瓷器;展覽的照片裡,看到經過改良的清朝服裝和玉器飾物。終於在公爵睡房看到中國牆紙,畫滿花、鳥和竹葉,大部分殘破脫色。
牆紙的圖案複雜華麗,有濃厚西洋味道。就像那些出口瓷器,圖案設計迎合西方人的審美眼光。它們珍貴之處,就是在於中西合璧。
十八世紀的歐洲盛行中國熱。當時傳教士來華傳道,回國後將中國文化藝術介紹給歐洲人。貝德福公爵崇尚潮流,現代人有眼福了。
|